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  要闻

“链主企业”在田间拔节成长

时间:2021-07-26 08:45:58 丨 来源:经济日报 丨 作者:乔金亮 丨 责任编辑:张蔚蓝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的典型县。

全产业链能为农业带来什么,如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发展农业全产业链,不断扩大覆盖、延伸领域、提升档次,使之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一纵一横”挖掘高价值

稻田夏管时节,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试验田,麻鸭在田间出没。“我们种植面积1800多亩,去年的稻鸭生态米收到了不少订单。今年用1200亩发展稻虾共生,100多亩用于稻鸭共生,500多亩种植高产水稻。”公司总经理曹泉方表示,尝到了全产业链的甜头,相比传统纯种粮每亩可增收2500元。在双林镇,育苗、种植、加工,加之多元营销和观光游,农产品经农业全产业链“镀金”后,身价大涨。

什么是农业全产业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介绍,农业全产业链就是围绕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将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各环节、各主体链接成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当前,农产品市场竞争已演变为不同区域间的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可以是一域一链,也可以是一园一链、一企一链,但都针对全链条和全面价值。

目前,农业多元价值的作用日益凸显。经测算,2020年,农业总产值10.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23.2万亿元,休闲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村电商等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近年来,农业通过“一纵一横”打造了农业全产业链,找回了农业的真正价值所在。一纵,是纵向拓展新的产业,贯通产加销,创造了新供给。一横,是横向拓展新的功能,融合农文旅,培育了新业态。

“我国农业产业链基础还不够稳固,农业产业链条短,且多在初级阶段,一旦遇到疫情灾情,可能出现断供。”刘焕鑫认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对外要发力源头创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妥善应对全球农业全产业链重构,争取占据全球农业全产业链中上游和价值链中高端;对内要把全产业链主体放在县域,让产加销、农文旅在县域内就无缝对接,让农业现代化不仅体现在装备设施上,还体现在产业间的体系性和完整性上,促进农业链条在县域内动态循环起来。

“接二连三”重塑新功能

在江西赣州市崇义县过埠镇铁木村刺葡萄示范园,240多亩刺葡萄,硕果累累。为确保品质,示范园安装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崇义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林席跃说,村里引进投资建设起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力发展刺葡萄加工业,集刺葡萄种植、果酒酿造和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实现年产刺葡萄红酒400吨、白兰地蒸馏酒100吨,产值1.5亿元。近年来,崇义县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受惠农民达6万余人,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河南不仅是小麦和生猪大省,还生产了全国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十分之七的水饺,粮油加工转化率达88%。”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介绍,河南实施延链增值行动,小麦产业链聚焦提升主食产业化水平,产值达到1300亿元;玉米产业链聚焦提升玉米精深加工水平,产值逾600亿元。目前,河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6万亿元,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正经历由“中原粮仓”向“世人餐桌”的转变。

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34个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催生了70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起农业全产业链。过去,农民就业增收一直在狭窄的种养领域,现在通过全产业链开始向宽广的一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从原料供应者向土地流转者、分红者、雇员等多重身份拓展。据农业农村部测算,农业全产业链条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其他农民一般高30%以上。

“构建全产业链,就是促进农业由物质产出向非物质产出延伸、由平面农业向立体农业转变、由有边有形向无边无形拓展。”刘长全表示,要发挥农业食品保障功能。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导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要发挥农业生态涵养功能,如江西鄱阳湖小龙虾、重庆荣昌猪等全产业链,都注重生态价值的发掘。要发挥农业休闲体验功能,跨界融入现代要素。发展农业+旅游,催生休闲农业;农业+文化,催生创意农业;农业+信息,催生数字农业。

“链主”壮产业强

从体制机制上看,农业补链有两个抓手:一个是建立“链长制”。针对农业产业链跨区域、跨环节、跨业态的特点,由地方或部门领导任“链长”,负责提出产业链技术路线、应用领域、区域分布,推动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另一个是建立“链主制”。选育能起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主体联合、要素聚合,联合科研院所、产业协会、服务机构等一起闯市场。

“链主”壮,产业才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郑惠典说,广东将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链“链主”重点培育,带动各类主体融合发展。目前,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产业主体“雁阵”,已打造一批行业领先、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强龙”。广东省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83家,上市融资涉农企业超100家。培育农民合作社5.05万家、家庭农场15.9万家。

“河北已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00个,带动500万小农户融入产业链。”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苗冰松介绍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做法:推广生产投入“统购零配”模式。联合体跨过中间商低价团购农资,比单个农户减少农业生产投入10%至30%。同时,引导周期性配置资源。联合体利用加工与生产错季的特点,在生产时节,龙头企业利用闲置资金为农户垫付农资,在加工时节,通过粮食银行、代存代储方式,降低企业季节性资金压力。

专家认为,要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推进农业延链、补链、壮链。一方面,强化主体联合。探索双向入股、按股分红与二次利润返还等模式,支持小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另一方面,强化要素整合。按照“资源要素畅通、利益联结紧密、服务购销最惠”,联合体内部以“链主”企业家带动广大农户,让农民分享链条创业、融合创业成果。(记者 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