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  要闻

加速农业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7-22 09:09:08 丨 来源:辽宁日报 丨 作者:李越 丨 责任编辑:孔令瑶

上半年我省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全国平均水平

加速农业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在辽北,昌图县种植大户李忠华管理的1.6万多亩玉米长势良好;在辽西,朝阳广硕牧业有限公司的落户让当地农民朱久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在辽东,清原满族自治县开网店的耿丽丽用一根网线让大山里的农货走进大城市里的千家万户……全省各地,辛勤的农人们在广袤大地上挥洒汗水,播种希望,为取得一年的好收成夯实基础。

“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意义非比寻常。今年以来,全省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三农”工作重心,以务实举措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省第一产业经济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866.3亿元,同比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4元,同比增长9.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保墒效果好,再加上农业专家从选种、整地、播种、施肥等全环节给予技术支持,今年玉米出苗齐,长势特别好。”李忠华对科学种田、绿色增产,充满信心。

种粮大户的信心,源于我省多措并举,稳定粮食生产。今年以来,我省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黑土地保护面积160万亩,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75万亩;遴选推介农作物优良品种88个,推广农业主推技术44项,助力农户用好技术在黑土地上种出好粮食。及时落实政策保障,提前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惠农资金51.6亿元,稳定农户的种粮意愿和预期。

数据显示,全省春播农作物总面积6134.1万亩,较上年增加21.4万亩,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291万亩以上的目标任务,实现粮食播种面积连续4年增长。高产作物玉米、水稻种植比例超过91%,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位居全国第12位,玉米播种面积位居全国第七位,为巩固全国粮食主产省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蔬菜水果生产保持面积、产量全面增长。上半年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生产面积917.7万亩,同比增长1.2%。总产量817.9万吨,同比增长3.35%,产值475亿元,同比增长3.1%。

米袋子稳,肉盘子足。今年以来,全省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我省将“生猪存栏量”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考核内容,成立了生猪稳产保供工作专班,稳定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指导各市恢复生猪生产。上半年生猪出栏量1389.6万头,同比增长33.6%;存栏1509.7万头,同比增长38.4%,已超过2017年末存栏量。同时,积极推进畜牧业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畜禽养殖场建设规模,统筹抓好牛羊禽等猪肉替代品生产。上半年,畜牧业产值855亿元,同比增长6.5%。

渔业生产持续向好,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1万亩。持续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省已放流82亿单位,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

加工项目有序推进

产业融合水平提升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省对此高度重视,大力推进。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1月至6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7.1%,销售产值实现1508.8亿元,同比增长15.5%,总体形势好于往年。

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方面呈现体量大、数量多的趋势。上半年全省计划建设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421个。今年计划投资234.6亿元,其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3个,完成投资6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亿元,增长3.4%。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提档升级。今年,我省将具备一定规模的康平、瓦房店、庄河等10家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纳入全省统一调度。上半年,全省31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48.1亿元,同比增长3.1%。

“凌源花卉、桓仁野山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良种奶牛产业集群获批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辽中区肖寨门镇、大石桥市高坎镇、朝阳县胜利镇等9个乡镇获批农业产业强镇。”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通过持续提升产业融合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农民“链”到致富产业链上。

今年以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质逐步提升。北票市观鸟赏花精品游、金普新区海岛纳凉休闲游、盘锦市生态之旅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东港市、弓长岭区被推荐为国家级休闲农业重点县。

农村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发展,以粮油调味、生鲜食品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及加工品线上销售持续增长。上半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97亿元,同比增长30%。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今年5月至6月,我省针对脱贫地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开展了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集中排查,覆盖了141万户重点排查对象和系统内的32.3万户建档立卡脱贫户。通过排查,新识别了一批重点监测对象、卡内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卡外边缘易致贫户。

摸清“家底”,为我省乡村振兴系统规划下半年重点工作提供了指引。我省明确,要突出提高“早发现”能力、精准识别监测对象、强化精准施策和风险消除真实性,以加强和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帮扶、早清零。同时,研究制定我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内容和指标,为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脱贫地区的“造血”机制,我省明确,要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对当前脱贫地区的各项政策支持力度只加强、不减弱,指导脱贫县编制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牧业、光伏、旅游、电商、生态、庭院经济,加快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现代设施装备建设。加大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更好支撑脱贫地区承接转移产业。

稳就业,稳脱贫。一方面稳定脱贫家庭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就业,继续做好劳务输出组织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坚持办好扶贫车间,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范围,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多渠道促进返乡在乡脱贫劳动力就业,并加强对脱贫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

农业这块“压舱石”,为我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稳”的支撑、“进”的底气。14.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记者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