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爸爸,节日快乐。”
“谢谢孩子。”
“你什么时候回来?”
“到了暑假,我接你和爷爷奶奶出来玩。”
这段父亲节的对话,来自赣州寻乌县广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赣南农村留守的儿童和老人较多,赣州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亲情连线”室,通过网络架起“暖心桥梁”,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因地制宜解民需
“妈妈,我这次数学又考了全班第一名……”6月23日,在兴国县潋江镇罗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亲情连线平台让孩子们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连线聊天,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今年来,兴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建设“亲情连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一,通过建立一个“亲情连线”微信群和建立一套“亲情连线”台账,把群众需求认真收集好。同时,兴国县为各个实践站配置了电脑、WiFi、三脚架等设备,为文明实践员(党建宣传员)每月增设10G“亲情连线”专用流量包,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搭建“移动的亲情连线平台”,为偏远山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亲情连线”服务。
留守儿童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视频连线在外务工的父母。
赣州市有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在家中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很多不会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与在外务工的亲人联络靠的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老年机”。
在深入开展调研、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的基础上,赣州在全省率先推出“亲情连线”室,并以寻乌县、兴国县为试点,覆盖至全市1200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和留守群体亲情服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赣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数字乡村建设,实施“亲情连线”行动,搭建外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老人联系交流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亲情连线”已分别纳入江西省25件、赣州市62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如今,“亲情连线”室不仅让赣南留守儿童、老人与身在外地的亲人实现“云团聚”,更让群众深深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上门服务暖人心
近日,信丰县安西镇崇墩村结合“亲情连线”活动要求,为本村80岁以上的寿星集体庆生,购买一个蛋糕、举办一场庆生仪式、给每位老人煮一碗长寿面和一碗酒酿蛋、拍一张庆生照、发一个祝寿红包、拍一个庆生视频、与家属进行一次视频连线。
目前,崇墩村共有33位80岁以上的老人。今年84岁高龄的罗奶奶说,现在家里孩子们都在外面工作,原来只有等到过年才能和孩子们见上一面,如今通过手机上与孩子们“见面”了,她内心十分激动。
信丰县安西镇崇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上门开展”亲情连线“服务。
在“亲情连线”活动的推进中,赣州市各地通过村村通广播、村务公开群、帮扶干部上户走访宣传和开展活动宣传等方式,让广大群众知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亲情连线”室,以及了解其功能及作用,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千里之外的爱。
同时,该市根据不同的聊天对象派遣不同的志愿者:在校学生主要安排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提供服务,方便在外的家长掌握小孩的学习情况;尚未上学的幼童和老人、妇女则酌情安排村干部、理事会成员等其他志愿者提供服务。针对行动不便或居住偏远村组的留守老人、儿童的需求,实践站组织志愿者提供不定期“亲情连线上门服务”。
今年端午节,与上犹县油石乡塘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墙之隔的敬老院,20多名老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拿起智能手机,拨打微信视频电话,与亲人聊天唠嗑。目前,上犹县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了“亲情连线”,已帮助1500余人次实现“云团圆”。
温馨港湾不断电
自建设以来,赣州市各地的“亲情连线”室通过实践所(站)、学校、志愿者三方联动,建立了“常态化、预约式、送上门”的开放管理机制,让实践所(站)成为广大群众的温馨港湾。
面对留守学生出现思想波动、情绪低落等现象,赣州各地学校老师及时跟实践站志愿者们联系,通过“亲情连线”室,实现远程“家校共建”,稳定孩子的不良情绪,解决思想波动的根源,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疫情防控期间,在“不聚集、不串门”的情况下,帮扶干部们通过“亲情连线”室向结对帮扶的孤寡老人嘘寒问暖。今年春节期间,全市各地实践所(站)开展“亲情连线、爱在身边”主题活动2万余场,2066位志愿者提供了服务,累计服务5万余人次。
面对留守老人为省钱不愿就医等情况,通过“亲情连线”室,让外出务工子女跟老人家聊聊天、说说话,做通老人思想工作。
志愿者们通过“亲情连线”室,及时化解各种“异地”农村纠纷,避免了因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为有效解决矛盾纠纷、建设美好温馨家园提供助力。
“亲情连线”室不断电,打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随着“亲情连线”室的普及,赣州市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仅成为广大群众学党史、悟思想的精神阵地,更是党员干部办实事、开新局的动力源泉。(陈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