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我省第一批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两年多以来,全面落实“十抓十好”任务,全覆盖助推乡村振兴
把答卷写在琼州大地上
6月的琼州大地上,绿树成荫、硕果累累,荔枝、芒果、龙眼、黄皮、莲雾、释迦等沉甸甸的挂满枝头,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迎来又一个丰收的季节。
丰收的硕果,来自人们的辛勤耕耘。
2019年2月,省委从全省各单位选派8000多名优秀干部,组成覆盖全省所有乡镇、行政村的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做到了“一乡镇一队、一行政村一队”。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批示中指出,两年多来,全省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要求,扎实推动“十抓十好”任务落实,成绩应予充分肯定。
他们来时,前路荆棘;他们离开时,满目葳蕤。
2021年5月,省委组织选派第二批乡村振兴工作队,接替第一批队员的工作,继续举全省党政和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6月初,第二批队员陆续到位,第一批队员圆满完成使命离村。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实现驻村工作队全覆盖的省份,海南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们在广袤田野里写下的一张张合格答卷,不断续写着琼州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壮丽长卷。
抓党建强基础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飘扬
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较差、集体经济薄弱……
两年多前,来自海口市政府研究室的杨再东到任海口新坡镇农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时发现,根本原因还是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不强。
他带领驻村干部主动与村里党员干部谈心谈话,找准“病灶”,狠抓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优秀农村青年入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尤其是帮助群众解决了一大批遗留问题,逐步扭转了工作被动的局面。
“问题解决了,群众的态度就变了,党组织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杨再东说,在党组织的有力带领下,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人居环境整治得越来越好,村党总支的工作越来越得到村民的支持和好评。
从机关“笔杆子”转型为田间“锄把子”,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们都和杨再东一样,坚持把抓党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先后协助整顿86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和54个涉黑涉恶重点难点村,推动“一核两委一会”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乡风民风、社会治安、营商环境等得到明显改善。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史无前例的大考面前,全省2758支乡村振兴工作队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大年初三就返回驻点村,就地转化为防疫队、作战队:入户排查219.7万人次,引导取消各类聚集活动1.9万场次,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构筑起牢不可破的群防群治防线。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乡村振兴工作队又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做好“一抗三保”工作,摸排农村在外务工返乡人员35.58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工解决就业7.3万多人次,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高高飘扬。
抓产业促小康
助力海南夺取脱贫攻坚收官战的决定性胜利
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不足1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1.8万余元,42户建档立卡户每年每户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派驻三亚育才生态区那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杨小锋,为村庄播下“科技种子”,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使这个少数民族山村从“贫困村”一跃成为“明星村”。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 杨小锋把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深入调研那受村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瓜菜等短期作物、畜禽和南药等中期产业、果树和槟榔等长期作物相结合的“短-中-长”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优质种子种苗计划”,推广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和吊蔓绳,大力培养农业科技致富能手,村民们彻底甩掉了贫穷帽子,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高涨。
第一批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村的两年多时间,正是海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决战决胜阶段,大家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在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着力培育脱贫发展的产业支撑,助力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推动海南连续三年获得国务院脱贫攻坚考核综合评价好的肯定,也为下一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样的生动实践在琼州大地上数不胜数:海南大学派驻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联春带领贫困户创办的兰花产业资产超800万元,带动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省纪委监委派驻五指山市毛道乡毛道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黄叶军带领村民发展起“六个一”特色产业,在带动贫困户脱贫摘帽、村民整体增收的同时还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度收入达80多万元,村民全部实现抱团纳入产业化、组织化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省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同比下降38.54%。目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实施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行动计划,预计到2022年底所有“空壳村”全面清零。
抓治理展新貌
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走进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大山中的新朗村,蓝白两色装点的民居、整洁精致的庭院、充满黎族文化元素的壁画和涂绘都让人眼前一亮,烘托出浓浓的民族田园风情。
“以前村庄环境是比较差的,我们就以富美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推动村庄美丽蜕变,生态宜居基本实现。”琼中住建局派驻新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周凌云说,工作队驻村以后,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建设“三统一”模式,村庄设计户型和风貌色彩由村民集体讨论确定,全力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引导带动村民彻底治理村庄“脏乱差”,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美丽庭院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引进资金优化升级全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风貌,可谓“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如今,打好了美丽乡村这张“生态牌”,村里的云雾茶、南药等绿色产业也走上了提质增效、良性发展的轨道。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振兴的全面振兴,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海南乡村振兴工作队紧紧围绕“十抓十好”任务,结合各地实际,具体从基层组织建设、脱贫攻坚、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治理、“五网”基础设施、村级集体经济、农民增收等方面,全面推动乡村面貌实现新的转变。
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重要抓手,澄迈县政府办派驻该县中兴镇孔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昌能带领队员坚持选育结合,既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又积极引导城市人才下乡,为专业人才服务乡村搭建舞台,以人才支撑带动产业发展;
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省文联派驻屯昌县乌坡镇青梯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长贾明慧带领队员紧紧围绕“文化振兴”做文章,提升村干部和党员素质,提振村民的精气神,用文化元素讲好产业故事,从而帮助村民更新观念、激发活力,用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两年多来,各乡村振兴工作队组织村民参与生态环境整治380多万人次,清理转运垃圾124万多吨,新建、改造农村厕所19万多户,推动建成1001个美丽乡村,农村“五网”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两年多来,2700多支乡村振兴工作队,犹如2700多颗火种撒向琼州大地,让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渐渐势成燎原。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先后选拔任用优秀干部1373名,广阔乡村已经成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记者 彭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