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故事】一碗甜茶入口暖心

发布时间:2021-06-01 11:25:28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刘彬 尕玛多吉 邹晓菁 邹兰斯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共康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

“每天上午11点太阳从山顶上露出头,下午4点就匆匆忙忙地落到山那边去了。大山阻隔,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环境险恶,我们以前的生活很不方便。”回忆起跟奶奶一起住在山沟沟里的那些年,格桑曲珍眼眶里噙着泪花,既是想念奶奶,也是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

34岁的格桑曲珍,如今住在西藏山南市加查县共康村的一幢二层小楼里,与丈夫在县城里经营着自家的粮油加工店,儿女双全,生活如蜜。搬到共康村之前,她与很多贫困户一样,生活无着,与奶奶住在大山深处,祖孙俩在低矮漏雨的小房子里相依为命,随时还可能遭遇泥石流的威胁。“奶奶过世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能走出大山,不再像她一样终生受苦受穷。”2017年12月底,如奶奶所愿,格桑曲珍终于搬到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共康村,有了自己安稳、舒适的家。

推开格桑曲珍家的院门,迎面映入眼帘的是坐北朝南、镶嵌六扇大落地窗的藏式二层红顶小楼,收拾得干净整洁的院落透露出主人一家的勤劳。院子西边的独立卫生间里,白底黄花的瓷砖铺满地面和墙面,太阳能热水器、上下水卫浴设施一应俱全。院子东南角上占地十余平方米的厨房里,配齐了现代化的抽油烟机和电子灶具。

“房前屋后种着土豆和白菜,窗前的两棵李子树到秋天就能结果。村里分的4.2亩土地里,今年种上了青稞。加上县城里的粮油加工店,我们全家的年收入能有七八万元。”曲珍的喜悦溢于言表。住的是楼房,开的是轿车,有自己舒适的家、稳定的事业和甜蜜的生活,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吗?

从曲松县琼嘎村搬到共康村的索朗多吉老人,原来也是贫困户。现如今,他也拥有了自己宽敞明亮、南北通透的二层楼房。独门独院,通水、通电、通网络的居住环境,老人家当初想都不敢想。

除了曲珍和索朗多吉等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零散地从崔久乡、洛林乡等地搬到共康村之外,也有一部分村民是从冷达乡整体搬迁而来。“贫困村民只需要支付一万元便可以拥有一套房子,随迁户家庭也只需要支付房屋建筑费用的30%。”共康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次旦扎西介绍说,2017年12月28日,由369户搬迁户组成的共康村正式成立。共康,顾名思义,就是“共同奔小康”的意思,这也正是2017年建村时名字的由来。安居才能乐业,现在村里1317位村民都有了自己的“金钥匙”。

次旦扎西说:“根据地形地貌、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把山、水、田、园、路充分融合,形成了共康村‘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田园风光图。”走进共康村,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排列整齐,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面通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

藏民的一句谚语说:“一碗酥油,用千滴牛乳制成;一碗糌粑,用万滴汗水换来。”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共康村的369户藏族同胞,认识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全村和睦相处,共同建起了经果林,桃子、苹果、核桃、花椒、樱桃和红枣,在雪域高原变成了老百姓的“金果果”。

在村里采访时,记者看到了幼儿园、邮局、卫生所、电商服务平台和健身器材等一整套生活配套服务场所和设施。共康村乡村振兴专干嘎玛拉珍告诉记者,搬迁群众入住后,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的改善,通过外出务工、发展林果种植和牲畜养殖等产业,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电商直播带货这几年很火,为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实惠,村民自己加工的木碗和藏香,通过电商平台走向了广阔的市场。仅2020年一年,我们村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就实现销售额60多万元,村里的牛肉、奶渣和蓝莓等农牧产品很受外地买家的欢迎。”聊到共康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这位刚从厦门大学毕业的藏族女孩信心满满。

63岁的拉布以前住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上,从他家到县里97公里的路程骑马要走上三天,道路十分不畅。搬到共康村之前,德吉措姆也住在山上,每年冬天要到很远的山沟里背水喝。现在一拧开水龙头,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过去我们用的是酥油桶、火炉子和烧水壶,现在家家户户看上了彩电,用上了冰箱,过着城里人的生活。”5月的共康村安静祥和,上了年纪没去山上挖虫草的藏民们在茶馆里悠闲地喝着甜茶,那甜滋滋的味道,如甘如饴,如同他们走在小康路上的幸福生活。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