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扶贫事业二十余载,碧桂园集团持续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帮扶模式,探索建立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先富帮后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接下来,我们将与农民一起进行科学合理的谋划,走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共同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治贫先治愚
扶贫先扶智
蓝色的球场,红色的跑道,黄白相间的教学楼……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翻新重建后的龙泉学校成为当地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当年学校的两层教学主楼是危房,苦于没有经费,一直未能翻修。”龙泉学校校长汪生术说。
2018年,碧桂园出资1700万元进行龙泉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的整体建设。建成后,碧桂园又援建“阳光校厕”等学校附属工程,持续改善校园条件。“如今学校师生总计1400余人,住宿人数也达到了600多名。”看到越来越多贫困孩子能接受教育,汪生术很开心。
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开办国华纪念中学、开展“3+3”教育扶贫行动、设立“心愿100”爱心助学基金……截至目前,碧桂园教育扶贫累计投入20.24亿元,惠及贫困学子10.33万人次。
为建立长效脱贫模式,碧桂园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让贫困群众也能掌握一技之长。
“过去都是四处打散工,家里收入全靠我一个人,一个月才2500元。现在有了焊工证书,每个月都能接到20单左右的生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广西百色市印茶镇立新村的苏朋,家里因病、因残而致贫。经过碧桂园的电焊工职业技能培训后,他被推荐到平马镇卫生院承接焊接工程,月收入近7000元,保障了家庭生活开支。此外,碧桂园扶贫工作队员还将他的儿子苏立麒纳入教育帮扶对象,2019年、2020年均资助1000元,助其完成学业,缓解了苏朋一家的生活压力。
2018年起,碧桂园在广西开展就业培训项目,开设电焊工、育婴师、粤菜厨师等培训班,已有约1.8万名农村劳动力参加,实现就业近9000人。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碧桂园以市场需求、实现就业为导向,扶持农村教育,开设技能培训,为巩固脱贫防返贫贡献一份力量。从2012年至今,碧桂园通过就业扶贫共培训96283人,帮助55257人实现就业。
抓产业发展 增农民收入
“苗木基地给了我稳定的收入,心里踏实了许多。现在不光去基地上班,在家种花也能赚钱。”来自江西省兴国县龙砂村的刘先英,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她家屋后的150盆小叶栀子。
2018年6月,碧桂园在兴国县建设116亩苗木种植基地,精准带动刘先英等贫困户增收。“未来,基地计划打造本地苗木品牌,带动特产销售、餐饮、旅游等产业发展。”苗木基地负责人周炎鸿表示。
截至2020年底,碧桂园在12县落地苗木农场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5万名贫困人口。目前,江西兴国、广西田东等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超过1.3亿元。
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碧桂园积极培养一批返乡扎根创业者,由集团提供“设基金、建工厂、造品牌、送技术、拓市场”等全方位服务,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郑吃合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河村的养殖户。2017年,他依靠着自己在外学习的养殖经验回村创业时,既缺资金也缺人手,养殖规模始终无法扩大。碧桂园扶贫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帮助他成立了养殖合作社,产出的牲畜还可以通过碧桂园的“碧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村民看到我的致富经验,都想加入,现在养殖场已经有12个工人了。能帮助大家增收,我也很高兴!”郑吃合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2020年5月,碧桂园捐赠40万元支持村集体产业发展,养殖合作社通过村集体获得这笔资金支持,承诺3年后本金归还村集体。如今养殖场计划存栏量达2000头、年出栏量达1000头。
建美丽乡村 兴文明新风
“以前村子的主干道坑坑洼洼,空气里都是飞沙和扬尘,开车经过的时候特别颠簸。现在这条路可以并排行驶两辆车,真是方便太多了!”广东省揭西县杜塘村干部蔡文拱,目睹了村子一年内的巨大变化。2020年5月,杜塘村还是一个刚脱贫不久的村子。为了帮助村里改善人居环境,碧桂园投入500万元启动了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按下了“加速键”。
如今的杜塘村,沥青大道一路平坦,村庄小楼白净整齐,学校操场美观大方,村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不仅在广东,碧桂园在海南南强村、走所村等地相继开展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集民宿、农家乐、文创基地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农旅联合发展新模式。
培育开发甘肃东乡刺绣等20种非遗文创产品,销售额超300万元;举办广东黄塘村、连樟村两场乡村春晚和17场广场舞赛事活动,惠及村庄102个;打造《发现大厨》《少年,听你说》等乡村文化综艺,仅节目《发现大厨》实现播放量超2.2亿次……碧桂园通过一系列文化振兴项目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激发了乡村文化自信,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