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道上踏歌声——来自池州市人大机关的帮扶故事

发布时间:2021-03-06 12:20:3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阮德胜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踏歌,机关领导,池州市,光伏发电站,故事

“青”“黄”彩绘金光道

新春伊始,池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再次来到杨街村青梅种植基地,看着一棵棵精壮的青梅正在抽着新绿,还有树下一株株迎风摇曳的黄精,他们高兴地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了下一步管护细节。驻村干部、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瑶感慨道:“没有常委会领导,就没有这一道道‘青’‘黄’的美丽风景。”

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金庆丰上任之初,就与副主任张瑞中、秘书长张泽民来到扶贫村,他们在听取杨街村汇报后,指出尽管该村当年已“出列”,但基本上靠的是“政策输入”,自身几乎没有“造血”能力。出列后的贫困村发展路在何方?他们深入调研找优势、积极主动谋思路。通过多方对接协调,邀请安徽溜溜梅集团实地考察并充分论证杨街村山地多并适宜种植青梅。然而,当初村里有不同声音,有的说种青梅见效慢,有的说山地流转麻烦多,有的说种植青梅一次性投入大,钱从哪里来?他们与驻村干部一起,耐心做工作、讲长远,讲种苗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的“难题”都归企业,而村里只承担适村宜民的种、养、管、采。同时,经商量,贵兴矿业以设立基金的创新方式给予支持,当年200亩青梅如期栽种。新产业催生新激情,紧接着连续两年又种植了300亩。有一次,机关干部来村里参加义务劳动时发现,有些村民家晾晒有野生黄精,一打听得知村里山林里自古就有黄精。“可不可以在青梅地里套种黄精呢?”他们请教中药材专家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于是,请来农技人员与村干部遴选适合套种黄精的青梅林的山坡地,连续两年套种了100亩黄精。

如今,杨街村青梅、黄精特色种植产业正在向规模化、基地化迈进。

  杨街村青梅种植基地

大河涨水小河满

腊月二十九,驻村第一书记、市人大研究室副主任赵越走在月初才修好的杨街村岭上机耕路,眼前的一公里道路是他近四年来的“心病”,直到去年才争取到100万项目资金,为全村打通了最后一条致富路、振兴路,他喃喃自语:“我也可以回家安心地陪老人、孩子过个年了。”

2017年5月,作为第七批帮扶干部先遣人员,赵越严格要求自己驻村先驻心,他卷起铺盖进村第一天,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拿着贫困户名单一家一户地走访,山区人家多分散、偏远,60户,他硬是走了半个月,一双新买的运动鞋走穿了四个窟窿。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赵越走访后的强烈感受。因为路的原因,有些家里的山货无法外出销售。当他将这个想法向市人大机关党组汇报之后,得了有力支持,市人大办公室四年中从单位办公经费中挤出60万元用于贫困户入户道路硬化、水毁道路桥梁修复、村部广场扩建、便民服务大厅建设。赵越还充分发挥人大联系单位多的优势,他每次回城都带着项目,用他的话说“我就是贫困村的‘丐主’”,四年中他和驻村工作队为杨街村“讨”了240多万元,铺设了穿村的柏油公路,亮化了村民组道路,改造了所有贫困户的危房,加固了三口山塘、完成了饮用水和改厕工程、美化了沿河堤岸……杨街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画家专门到此开画室写生,村民仿佛成了画中人。

俗话讲,米缸里有不如仓里有,仓里有不如田里有。出列后的杨街村如何走得更稳、更健、更远,是摆在赵越面前的重要课题,他与村两委干部上千次地商讨、谋划,寻求杨街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那段时间他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落。可喜的是他的辛劳指数逐渐换来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在他的带领下,杨街村的产业“无中生有”“有中向好”:60千瓦光伏发电站建成了,扶贫车间开工了、青梅基地种下了、畜源牧业入股了、油用牡丹生厂了……仅两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仅有的公益林补助5万元增加到24万元,

  万亩牡丹花期盛开季节引起游客前来

如期实现了脱贫出列。很多村民在脱贫致富路上,都为赵越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他为“我们赵书记”。

春节后,赵越提前一天匆匆赶回杨街村,他又在擘画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扶上新路又送程

“良好啊,在家晒盐肉呢。”去年腊月,到扶贫村日常走访的市人大副秘书长程平来到贫困户杨良好家,远远地见他趁着好天气正在往门前的竹杆上挂盐制的咸肉,亲热地打起招呼,并上去帮他串肉、挂肉,拉着家常了解他一年的光景。

杨良好先天有歪脖子疾病,他老实勤快,他的孝顺是出了名的,也正因为母亲长期瘫痪卧床,他床前床后地服侍不得外出做工,家境跌入贫困。母亲病逝后,杨良好一度情绪低落。

程平结对帮扶杨良好之后,一方面与驻村工作队商量为他争取了一些扶持资金,发动人大干部购买他家的鸡蛋、霉干菜、黄豆等农产品,一方面从她所在的民进党派企业中帮他寻找工作。2018年夏天,程平看望在一家服装厂做保安的杨良好,得知他在医院护理母亲时,一病友见他又能干又干净,便辞去自己的护工,却请了他。听说现在医院和有些家庭对护工需求很大,工钱每天高达200多元,可他苦于没有护理证。程平一听,荒年饿不着手艺人,这是好事。她立即开车跑人社局,得知有三家技校可能在开办护工培训,她又顶着烈日一家一家的跑,终于在第三天,杨良好坐进了市区一家技校的护理培训课堂。在程平的争取下,校方不仅减免了他的学杂费、住宿费,还给他每天提供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解决了饮食开支。杨良好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当他拿着护工证件去找工作时,屡屡吃了闭门羹。此时,程平又及时伸出了援助之后,不仅帮他找到了一家愿意为贫困户免费“挂靠”护工的平台单位,而且在市内三家大医院给他争取到优先用工的“资格”。杨良好凭着自己的技能、勤劳和诚实,他的护工之路一帆风顺,每年收入五、六万元。

告别杨良好,他一个劲地要送程平一挂咸肉,程平婉拒后祝他春节快乐,并对他开玩笑说:“你这日子可不只是‘良好’啊,明年还要更加优秀哟!”“谢谢程大姐!也祝您全家幸福。”他又露出憨厚的笑容。

接力帮扶显真情

正月初六,市人大财经预算工委原主任高彩琴约上市人大人事科科长钱华萍,俩人买上牛奶、水果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看望正在这里透析的杨街村贫困户杨松林。杨松林见到高彩琴,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这大过年的,你们不陪家人,还来看我,叫我说什么好呢?”

杨松林在村里是老药罐子,数种疾病缠身,原本殷实的家境硬生生地被拖成债台高筑。2018年,祸不单行,刚过60岁生日的他又被检查出尿毒症,需要不间断地进行透析,仅此每年需要20多万元。面对如此之高的医疗费,杨松林只得叹息命运不公,他决定放弃治疗。时任市人大财经预算工委主任高彩琴得知情况以后,及时来到杨松林家里,给他讲不让一个人在扶贫路上掉队的政策,给他讲面对人生逆境而行的奋斗故事,帮助杨松林重新树起生活信心。回到城里,高彩琴立即到医院找到院领导,为杨松林争取到透析医疗的最优惠待遇。同时,她四处奔波,不仅为杨松林去争取到包括“351”“180”在内的所有医治救扶政策,让他基本不花一分钱能治疗所的疾病,而且与驻村工作队一起为他制订了精准的个性化脱贫计划,2019年他整个家庭收益达1.7万元、报销医疗费用8.7万元。年底高彩琴再次见到杨松林时,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可此时,高彩琴面临退休,谁来接力帮扶杨松林?她多次与市人大机关领导商议,决定由为人热情、充满爱心的钱华萍接替,这让她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退休前,高彩琴带上礼物,与钱华萍一起到了杨松林家进行了一场温情的“交接”。钱华萍自从与杨松林“结亲”之后,她除掉坚持每月日常走访,还多次抱着尚小的孩子到医院去看望生病的“爷爷”,以至后来,过不了几日,孩子还吵着要去看“爷爷”。高彩琴退休后,长年在北京,但她仍然不间断地给钱华萍和杨松林打电话,了解杨松林的病情和脱贫后的生活。

告别时,杨松林将她们送出住院大楼、送到医院门外,方才回头,他多次说:“我这是老毛病,你们不要太挂念了,现在政策好、医疗好,日子也好,你们就放心吧!”此刻,春雨如酥,今年注定又是一个好年景。(阮德胜)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