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以“安逸走四川·相约光雾山”为主题的浙川旅游消费扶贫暨南江光雾山文旅资源浙江宣传推介活动在浙江杭州市举行。四川省南江代表团就光雾山文旅资源、光雾山红叶节精品旅游线路、文旅投资项目作了精彩推介,四川巴中市文旅集团与浙江部分旅行社签约。
四川省南江县,2014年底共有贫困人口8.9万余人,占当年农业总人口的15.9%。即使到了2017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2.71万人。从2018年起,南江启动了脱贫攻坚加速度,并于2019年实现了贫困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全面“清零”,整县彻底“摘帽”。
2018年4月,浙江省缙云县与四川省南江县正式结对。截至今年10月,缙云县共投入政府帮扶资金、计划外资金及社会帮扶资金、物资共计11482.31万元。
缙云县积极引入特色优势产业,以发展短平快的茭白产业为突破口,实行“红黄白”(杨梅、缙云烧饼、茭白)三色协作精准帮扶,形成了“水种茭、旱种竹、套种菊”的立体产业扶贫模式,探索走出秦巴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累计发展5100余亩“茭海”、6000余亩“梅海”、6500余亩“竹海”、2600余亩“花海”。帮扶南江当地四大主导产业黄羊新增出栏2.25万只,新植茶叶14850亩,新植金银花2万亩,新植核桃8500亩。
除此以外,双方还开展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乡镇和村广泛结对,开展就业、医疗、教育、旅游、消费等多方面扶贫协作。缙云县还选派2名党政干部和专技人才41人次到南江挂职。双方还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71期,共培训6580人次,新增输出到浙江丽水市就业达487人,其中到缙云县就业人数289人,帮助3960多名贫困人口到沿海城市就业。
引进优势产业 壮大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基础。立足“南江所需,缙云所能”,架起产业扶贫之桥,走特色产业扶贫协作之路。在助推南江本地茶叶、黄羊、金银花等主导产业基础上,缙云县引入其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嫁接茭白、杨梅、缙云烧饼、金丝皇菊、雷竹等特色优势产业,聚焦产业扶贫主线,培育南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挂图作战,实效明显。
2018年6月,通过先试种后推广,经过43小时长途运输的缙云茭苗终于落地南江。“千里送茭苗”,共试种茭白65亩,是全省第一个启动、第一个落地、第一个出产品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长赤镇莲池村的贫困户刘昌国试种的2.1亩茭白,亩产收益达到了近万元,这比种植传统水稻收入提高10多倍,茭白被当地群众称为烂泥田长出了“金疙瘩”。
今年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大户+小户”模式建立19个茭白种植基地,2个茭白冷链库,2个茭白交易市场,全县茭白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亩产达3000-4000斤,可实现经济效益亩产6000-8000元,全产业链收益达到2400多万元,带动976户3414人脱贫增收,带动2100多人就近就业。
在缙云茭白师傅的技术指导下,红光镇房岭村的贫困户岳清泉夫妻二人2019年种植4亩茭白,收益3.6万元,并掌握了茭白种植全套技术。2020年,他流转了40亩水田种植茭白,实现产值20余万元。南江县成为川东北最大的茭白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南江县红光镇以前引入杨梅种植500亩,但是由于缺少技术指导,靠天吃饭,杨梅颗粒小且掉果严重,部分杨梅树枯死,只剩下了300余亩。经过调研后,充分发挥缙云杨梅大县的优势,组织南江杨梅种植人员到缙云参加杨梅节活动,品尝浙江“最甜”杨梅,同时邀请缙云杨梅专家到南江进行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杨梅管理技术,成功地种植出了高品质南江杨梅,陕西省汉中市、四川省广元等周边市县的游客都慕名前来采摘杨梅,今年杨梅植株减少一半而收入却由去年的60万元增加到120多万元,翻了一番,南江的杨梅园可谓“一鸣惊人”。
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安排帮扶项目资金850万元用于杨梅园转型升级,目前,杨梅园规模由原来的300亩扩大到6000多亩,逐步打造成为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黑池村杨梅从“垂头丧气”到“杨梅吐气”,从“川东北唯一”到“四川第一”的蝶变,杨梅产业实现了华丽升级,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块“红宝石”。
为破解杨梅树3年后才有收益,探索创新发展套种经济,在杨梅地上套种2600亩金丝皇菊,以种代管、一地多收、以短养长,每亩将年增收5000元。黑池村仅此一项村集体就增收30多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雷笋破土出,让山区荒山变“金山”。经过邀请丽水市政协金爱武副主席等专家科学论证后,发现被称为“笋竹之王”的雷竹适合在南江土地生长。南江坡地、林地多,借助退耕还林政策,在和平、关路、红光等乡镇,迅速发展起6500余亩雷竹示范基地。
“头年栽下去,第二年就出笋,每年每亩施肥成本约300元,丰产期亩产笋3000斤以上,按每斤3元计算,亩产值达万元。”关路镇的王国庆信心百倍。今年他种植的雷笋竟能卖到20元一斤,庆幸有浙川扶贫协作机会。雷竹产业作为帮扶脱贫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都很高,打通两山通道,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拓展就业渠道 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技能
在光雾山景区,一家“缙云烧饼”摊引起游客的注意。三十来岁的女老板张海艳一边忙着烙饼,一边忙着卖饼,不亦乐乎。一天下来,最多竟可卖出1300余张饼!半个月时间消耗面粉1吨多,就赚了6万多元!就是平时在沙河镇上店面,一天也能卖出300余张。
通过全免培训传技能、全程跟踪优服务、全面宣传助推广,切实让南江的群众分享了“缙云烧饼”富民的红利。天池镇的贫困户李云舟因母亲瘫痪不能外出务工,通过“缙云烧饼”培训、资金政策支持,成功开出缙云烧饼店,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并有效带动贫困户就业。
一个小小的“缙云烧饼”,如今可是缙云年产值22亿元的大产业!2019年6月,南江县组织多名群众前往缙云县学习“缙云烧饼”制作技术,张海艳正是其中之一。随后,缙云县挂职干部请来“烧饼大师”赵一均到南江亲自传授技术,共举办培训班8期,共培训185人。学员学成后先后在成都市、巴中市、南江县城、沙河镇、长赤镇等地成功开店创业。
还有不少南江贫困户到缙云学习技术,之后在那里就业,迎来新生活。首批搭乘“南江—缙云东西部劳务协作快车”的贫困户徐东宁就是其中一位。在浙江金棒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工作的几年间,他熟练掌握了三种不同型号UV打印机机械结构装配和水电气路布局,工资也从最初的3200元增加至7600余元,不但成功脱了贫,更实现了生活品质的飞跃。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针对南江残疾人多、技能低、岗位少的特点,双方分别在南江镇、东榆镇、兴马镇等17个乡镇开办了17期36班次2290人次培训,就业率超过75%。依托巴中市万博职业培训学校开办的残疾人实用技术精准培训,共培训盲人按摩人员81名、电子商务人员30名,其中66人从事盲人按摩行业,11名残疾人开办了自己的按摩店。据了解,经过培训的就业人员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已实现全部脱贫。
11月13日,四川巴中·浙江丽水2020年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在南江县光雾山广场成功举行。天气寒冷而人情温暖,来自浙江省丽水市、四川省南江县的103家企业,提供就业岗6175个(丽水市企业90家,提供岗位4354个),涵盖了电子、建筑、建材、餐饮、保险、汽车等领域,吸引1600余名求职者前来求职,现场达成招聘意向86人。
南江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外出打工仍是一些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自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开展以来,南江、缙云两地人社就业部门多渠道组织开展劳务协作,共建就业供需平台,已成功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27场,帮扶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
促进观念转变 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动能
扶贫很关键的一点是扶智。截至目前,缙云共派出党政干部2人,长期、短期专技人才41人次到南江开展工作;南江选派4名科级干部、93名专技人才在缙云县学习锻炼。双方面对面高层联席交流10次,先后在缙云、南江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各类党政干部3160人次、专技人才2850多人次,有力提升了两地干部推动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实操水平。
南江县委副书记陈槟认为,缙云派出干部常驻南江,帮助南江打开了开放的心门;发达地区干部敢拼敢闯,善于创新创造,在多个层面潜移默化影响了南江本地干部,促进南江干部人才队伍思想观念大转变;发达地区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促进了南江本地干部能力作风大提升,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维度、多方位帮助落后地区脱贫奔小康。
缙云县副县长汤碧荣,2018年4月起,挂职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来到南江后,汤碧荣第一时间抓调研,走部门座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进村入户访民情,和南江干部群众一起投身到了全县脱贫摘帽战役中。跑遍了南江的乡镇和贫困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和群众沟通,尽全力找准扶贫协作突破点。
汤碧荣说,我们始终围绕党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要求,把握精准和实效两个原则,做好丽水的比较优势和南江的资源优势、政府引导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个结合。因地制宜,以人才技术帮扶为支撑,在发展特色高效产业上做大文章,充分发挥丽水的比较优势,积极引入缙云特色优势产业,以发展短平快的茭白产业为突破口,实行“红黄白”(杨梅、缙云烧饼,茭白)三色协作精准帮扶,让农民变股民,变资源为资产,建立“土地流转收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委托经营拿酬金、集体分红分现金”的“五金”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向创业的升华,脱贫向致富的跨越,因地制宜不断增加经济增长点。
钟继明是缙云县胡源乡副乡长,2018年4月挂职四川省南江县政府办副主任,翻开他的微信朋友圈,从他来南江第一天起到目前为止,几乎每天至少要发一条信息,主题只有一个:缙云与南江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动态,2000余条信息中,让人读出的是这位年轻扶贫帮扶干部的激情、信心和决心。如今他十分自豪地说,他已经完全是一个“老”南江人了!缙云农技专家何志忠,一次又一次延长挂职时间,连续三年坚守南江,修枝、施肥、防病、治虫,再到疏密、移栽、新植、冬管,手把手地带出20几个技术人员,被当地人称为“杨梅爷爷”。像这样的缙云优秀技术干部还有“茭白大哥”李德鹏、电商小伙邓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