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拉河柱村——焕发精气神 奔向好光景

发布时间:2020-12-14 09:21:19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李茂颖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云南,拉河柱村,脱贫

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拉河柱村——

焕发精气神 奔向好光景


村民在路边建设村里的小花园。李建生摄


老鸦树的露天蔬菜基地。和 芸摄


村民在村口卖早点。李建生摄

核心阅读

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拉河柱村老鸦树村民小组,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落。近年来,当地聚焦村级交通、农村基础设施、危房改造等关键环节,村居环境焕然一新,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引入相关产业助力村民脱贫增收。截至今年6月底,老鸦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发钱了!领钱了!”村民喜悦的声音像一股春风,吹到每个人的心里……

10月17日,这是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拉河柱村老鸦树村民小组脱贫后迎来的第一个国家扶贫日,也是他们参加糯山药育苗种植第一次集体经济分红的日子。

很难想象,这个离县城仅有3公里的村寨,就在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落,全组85户347人,在2016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459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58户235人。截至今年6月底,老鸦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增长到现在的11100元,成为维西县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村民小组之一。

生态种植 助力增收

“勤勤快快,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村口,记者正巧碰上卖菜归来的傈僳族汉子李继华,收获颇丰的他,脸上挂满笑容……

每天清晨5点,李继华和儿子就载着一整车新鲜蔬菜从村子出发。从老鸦树到维西县城的公路上,全是像李继华家一样运送蔬菜的小货车和三轮摩托车。

由于区位优势好,离县城近,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老鸦树是发展生态种植的绝佳之地。2012年,村里投入上百万元,建了183个大棚,能覆盖村里农户50户。可由于没有种植技术和生产意识,大棚建成后,硬是闲置了3年。

2016年,政府引进当地龙头企业亨哈公司,以向村民租赁经营方式,开始种植蔬菜。2018年,老鸦树投入205万元,建成了420亩露天蔬菜基地,发展了糯山药、大葱、大白菜、百合等60多个品种的特色产业。

拉河柱村驻村第一书记钱俊华掰着指头算起了账:过去村民种植玉米,一亩的毛收入是800元,而露天蔬菜和大棚蔬菜的一亩产值是传统种植收益的10倍。摇身一变,老鸦树成为维西当地的生态“菜篮子”。

“勤勤快快,日子越过越好了。”这是李继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天一早他将新鲜蔬菜拉到农贸市场售卖,然后回到村里的蔬菜基地继续干活,儿子、儿媳打工、养殖,晚上还要忙着采摘清洗第二天售卖的蔬菜……李继华一家人的日子,忙碌而欢快。

屋前屋后 美化亮化

“投工投劳,村居环境变更美”

一说起老鸦树,几年前,人们的印象还是这样的:进村道路旁堆满垃圾,柴草垛挤在院里,粪堆气味扑鼻,脏水往门口一倒,谁家都干净不起来……如今,一走进老鸦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水泥青瓦的村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过去住的是土基房、木楞房,晴天怕火,雨天怕漏,一到刮风下雨,就担心得不行。连住都是个问题,谁还想得到打扫?”回忆起老房子,李继华不停倒苦水。再看现在李继华的新房子,屋外是果园菜园,院内是鲜花点缀,家里装修整洁、家具摆得整整齐齐;屋内屋外,亮化、美化,一样也没落下……

老鸦树地处高半山区,平均海拔2500米,尽管离县城很近,却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通往外边。在李继华的记忆里,那时候,全村没有一寸硬化的路面,“那路,根本走不成”。

“投工投劳,村居环境变更美。”走在村里的硬化路上,钱俊华向记者介绍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政府投入近千万元,完成了村级房屋改造,硬化进组道路,完善田间管网,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村里也亮堂堂的,村民有时候就在路灯下干活。”钱俊华的手机里存着不少夜间走访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其中有张照片:村民正在洗菜、装菜,看到钱俊华走来,笑得乐呵呵的。

新的砖瓦房建起来了,但过去群众住的木楞房和其他旧房危房到处都是,村民还舍不得拆。漂漂亮亮的新村落到处都是旧木杆、老房板,这可咋整?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凑在一起一商量,想出了个法子:把废旧木料做成木栅栏,把刚刚复垦复绿的土地围起来。如今村里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木栅栏围起来的菜园、花园……

走到村里一棵古树下,老人们正坐在树荫下聊天,这是村里专为老人们设置的聊天休憩吧。听说可以造福村里老人,不少村民主动让出自家宅基地和闲置地,就地取材,在全村建成了聊天点3个、公共小花园20个,种植了200多棵绿化树……

比争赶超 竞相脱贫

“面貌一新,村民歌舞多欢畅”

不久前,李成军刚刚摘下家中的落后旗,这可让他高兴坏了。

原来,李成军家是老鸦树村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刚脱贫出列。之前挂的落后旗是什么?去年7月,挂钩单位和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在老鸦树村民小组开展“四美积分超市”试点工作,村组环境卫生和农户家庭卫生优秀的将获得村里颁发的“骏马旗”,排在倒数的则获得落后旗。

因为没有及时打扫卫生,庭院环境脏乱差,院子里堆砌的杂物乱七八糟,村里自治的检查组一来,李成军丢了不少分。

落后旗一挂上,李成军脸上就挂不住了。从那以后,李成军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屋内屋外的卫生,还动手搞起了院里的绿化。记者走进他家时,他正在给庭院里的花草浇水。管完了自家,还要管屋前的公路。“手脚麻利点,半个小时就干完了!谁来也挑不出啥来,保管干净!”

现在的老鸦树,“努力干”“加油干”正在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村里面貌一新,村民歌舞多欢畅。大家都在竞相争取‘骏马旗’,如今的老鸦树正如同骏马一样,向前飞奔着。”钱俊华说。

在老鸦树的陈列室里,一张张脱贫申请书整齐有序地张贴在墙上,整整57份。这57份申请书,更是57份亮眼的脱贫成绩单。这背后,有大年三十还带着女儿走访贫困户的第一书记钱俊华的付出,也有将自家土地让出大半用来修建村里活动场所的村支部书记李正坚的坚守……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老鸦树的村寨显得更加热闹。忙完农活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广场上,跳起了欢乐的傈僳族舞蹈“瓦器器”。“精准扶贫阿克吉,吃不愁来穿不愁,住进安居房,就医就学有保障,傈家儿女多欢畅!”歌声悠扬,伴着村民的舞步在山中回响……

■记者手记

好生活靠双手奋斗

从“脏乱差”到干净整洁,从贫穷的小山村到当地有名的“菜篮子”,从深居大山到大胆走出去、务工增收致富……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过程中,老鸦树村的变化凸显了群众踏实肯干、自立自强的关键性作用。

进村道路的木栅栏是群众自发提供材料,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村里要建设公共设施,发展产业,很多村民主动让出宅基地和闲置地。从改变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到结合实际发展脱贫产业,积极掌握生产技能,村民都是积极的参与者。在落实各项扶贫举措的同时,激发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产业发展的能力,让群众在建设自己美好家园时收获更多幸福感,让群众在发展扶贫产业中拥有更多获得感,成为老鸦树的“脱贫密码”。

“好生活,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出来的!”老鸦树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用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老鸦树村民把“勤劳致富光荣”这句话从观念落实在行动上。(记者 李茂颖)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