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残疾人频道作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外宣平台,特策划“2020年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专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报道我国22个重点省(区、市)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进展、特色经验、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讲述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的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助残脱贫的“中国方法”。
中国网讯(特约记者 王晓慧) 冬季的内蒙古,冷峻而高远。就在这片庄严而又不失温情的大地上,脱贫攻坚的脚步铿锵有力。2020年,注定会在内蒙古大地脱贫攻坚的时间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原有贫困旗县57个,其中,国贫旗县31个,区贫旗县26个;有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旗县,底子薄,基础弱,脱贫形势严峻。如今,57个贫困旗县已全部“摘帽”。其中,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截至2020年11月5日,内蒙古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秣马厉兵迎鏖战,枕戈待旦再前行。残疾人摆脱贫困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脱贫后返贫,才是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内蒙古各级残联按照中央、自治区关于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部署和要求,始终把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力推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而残疾人康复是满足残疾人基本医疗卫生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对于推进残疾人健康扶贫和健康裕安建设意义重大,对于防止残疾人家庭返贫意义深远。
为此,自2016年以来,内蒙古累计投入残疾人康复资金8254.23万元,对7156名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为391326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对201069人次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导向,完善康复服务内容,不仅给残疾人带来康复希望,更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增强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给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个性化服务,让残疾人在社区生活更方便、更幸福,内蒙古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为1.3万余名残疾人提供社会化托养服务。同时,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残疾人扶助体系,改善对残疾人的日间照料服务,内蒙古启动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补贴项目,补贴建设残疾人温馨家园209个,为5537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此外,内蒙古不断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00元,累计投入资金由2016年的1.07亿元增加到6.82亿元,享受“两项补贴”政策的残疾人达56.86万人,“两项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达到100%。
基本的兜底政策有效保障了贫困残疾人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不过,大部分残疾人家庭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都非常弱,很多残疾人家庭可能因意外致贫、返贫,为了有效巩固兜底保障脱贫攻坚的成果,内蒙古着重加大了重度残疾人在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方面的覆盖面,有效解决了重度残疾人特殊困难,缓解了残疾人家庭因意外事故带来的经济负担。同时,据记者了解,内蒙古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5.34%。2016年以来,1933名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残疾学生收到专项资助,255名残疾学生通过广播电视大学免费接受了学历教育。
教育、康复、托养、保险……一项项掷地有声的惠民政策,推动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开展,补齐民生兜底短板,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多措并举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这一特殊困难群体能否如期脱贫,是检验脱贫攻坚政策是否落到实处的试金石,关乎贫困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其中,就业是民生之本,内蒙古积极破解残疾人就业堵点难点,想方设法稳就业、促增收。
残疾人脱贫难,难在就业技能少、就业能力弱。为此,内蒙古大力开展针对残疾人的各类职业培训,加强农村牧区实用技术培训、青年农牧民科技培训、女农牧民科技培训、职业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等,采取扶残助残、推进就业等措施,帮助残疾人增强脱贫致富能力。
记者从内蒙古残联了解到,截至2019年底,全区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0.5万人,其中按比例就业1.1万人,集中就业6009人,个体就业2.1万人,公益性岗位就业1456人,辅助性就业1026人,灵活就业(含社区、居家就业)5.8万人,从事农业种养加10.7万人。
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园里,几十名残疾人正在认真工作,有的在组装轮椅等辅助器具,有的在制作头饰、耳环,还有的在手工缝制服饰……
“我们用市场、项目孵化器的理念和机制,把具备扶持培育前景、符合一定条件要求的残疾人创业项目和团队引入基地,在场地、产品销售、技术、财务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免费服务和支持,带动残疾人就业,让更多残疾人学会一门技术,走出园区,更好地融入社会。”内蒙古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园服务方内蒙古众益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任窦少伟介绍说,目前,示范园已经引进孵化了辅助器具工厂、蒙古族传统制香等残疾人创业项目,解决了60多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据记者了解,除了企业的带动,很多残疾人还实现了在家门口脱贫致富的梦想。
在赤峰市元宝山区五家镇,高位截瘫残疾人全景洋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养殖小鸡、饲养肉牛,坐着轮椅铡草、喂牛、清理圈舍。如今,他饲养肉牛120多头、小公鸡5000羽、肉鸡9000羽,一年的收入超过10万元,顺利脱贫致富。全景洋说:“我能活出个人样来,全靠咱们的好政策。”
在各级残联的扶持下,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阿拉善村残疾村民乔海兵建起了鸡舍、牛舍,成立了乔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毛利润达到十几万元,不仅顺利摘掉了穷帽子,还带动了周边残疾人增收致富。
此外,内蒙古通过开展产业带动扶贫电商创业扶贫行动,全区2040名残疾人成功脱贫,辐射带动2073人。
就业有机会,创业有出路。一个个独具特色、辐射带动更多残疾人的创业项目,助力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人,逐渐有能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内蒙古将进一步发挥好项目带动贫困残疾人的脱贫作用,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帮扶和带动力度,巩固贫困残疾人脱贫成效。全面落实惠残政策,补齐工作短板,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兜底保障。同时,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广大残疾人自强自立,不断增强广大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残疾人参与社会的热情和潜能,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