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找对了,脱贫就容易了

发布时间:2020-11-16 11:18:44 | 来源:陕西日报 | 作者:杨晓梅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脱贫

腐烂变质的红枣大片大片散落在地上,和泥水混在一起,枣树下站着一位愁眉苦脸的枣农……2018年9月24日,在中秋佳节,也是陕北人常说的“打枣节”当天,陕西省国企合力团的扶贫干部李勇,来到传统的红枣丰产区——清涧县高杰村镇南洼村,意外地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树下站着的枣农名叫贺世平,是南洼村的一名贫困户,家里有30亩枣林。近些年,因陕北地区秋季多雨,枣树遭到“秋淋”,红枣连年歉收。贺世平手捧一把烂枣对李勇说:“就算不下雨,也没人上山打枣了,没人收咱陕北枣。”

听说李勇是陕煤集团派驻到村里开展帮扶工作的,贺世平说:“你们陕煤集团每人都能买些我们的枣,再开个好价,我们也就脱贫了。”

听完这话,李勇苦笑:“老哥,我们可以收你的枣,而且可以高价收你的枣,但你想想,除了我们,谁还会以同样的价格买你的枣呢?”

“那能不能让我到你们单位上班?”

“您学过什么技术没?”

“我就会种地,可我能下苦,甚都能干!”

与贺世平聊完,李勇陷入了深思。贺世平不是个例。但扶贫产品本质还是商品,必须满足市场需求,光靠给钱、给岗位是扶不了真贫的。陕北大枣在卖相上没优势,那就扬长避短,改变形态,走深加工。

李勇通过查阅资料和多方请教专家了解到,陕北大枣是为数不多的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大枣。他牵线搭桥,与中国食品发酵院达成合作,攻克了红枣不易发酵的技术难题,做出了中国第一款红枣发酵饮料,并注册了“药典大枣”商标,并推出了一系列药用产品。

“2019年秋天,我们开始收购被市场冷落多年的陕北大枣,并逐步将收购价提高了2至3倍。陕北大枣开始‘起死回生’。”李勇告诉记者。

这一年,陕西省国企合力团总投资3.4亿元的红枣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投产,并与311个行政村、合作社签订了下一年的收购协议。曾经为红枣发愁的贺世平,收获了4000多公斤大枣,增收1.2万元。

与陕北大枣名声在外却无人问津不同,子洲黄芪则是埋在深山、不为人知的宝贝。

在项目调研过程中,李勇和国企合力团的帮扶干部惊喜地发现,在子洲县,村民使用传统的方式种植黄芪,使子洲黄芪仍保留着野生品质。他们便迅速报批了子洲黄芪的国家标准,通过学术推广,让“子洲黄芪”成了野生黄芪的代名词,并改变了黄芪界的“游戏规则”,划分黄芪等级的标准从粗细转变为年份。

短短两年,子洲黄芪类产品的销售额实现了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的飞跃。销售额的强劲上涨也使子洲黄芪原料收购价翻了一番,当地老百姓种植黄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种植面积也扩大了50%。“我们可以设想,5年后,当这些黄芪丰收时,即使按照现在的价格水平,种植户的收入也可以再翻一番。”李勇说。

路子找对了,脱贫就容易了。几年来,在李勇和国企合力团扶贫干部们的共同努力下,陕西省国企合力团将煤矿环境恢复、红色培训、文创文旅、光电风电与扶贫产业相结合,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17个项目,助力榆林市8个国定贫困县顺利脱贫,带动10928名贫困户增收。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