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山厚望,在心在肩。近年来,陇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两山”理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入新境界——
清明小长假刚刚结束,两当县云屏镇店子村峡门客栈农家乐负责人王再来还来不及休整,就开始为今年的“旅游季”作起了准备,邀请相关专家,为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指点迷津”。
“每年一过清明节我们这里的游客就渐渐多起来了。”王再来笑着说,为了今年能有更好的收入,所以得早早谋划。
王再来说,来这里的游客主要就是被优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眼前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发展的靠山,而依托眼前的绿水青山,也让我们真的赚来了‘真金白银’。”
如今,在陇南,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越来越多的“王再来”从绿色发展中获得了“真金白银”。
近年来,陇南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生态优先的价值取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保护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绿色发展道路,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两山”理论转化的实现路径,让高质量“生态美百姓富”在陇南结出硕果。
守住底线,坚持绿色发展,让绿色“家底”更厚实
陇南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河流较多,水力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被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良好的生态是陇南引以为傲的“家底”,也是陇南践行“两山”理论最大的优势。
然而,在发展道路上,陇南也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一度在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方面走了弯路,大自然也为此敲响警钟。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如何平衡?取舍之间,考验的是决心、勇气和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地位,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科学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
新的发展理念,高瞻远瞩,激荡人心。从这个认识出发,市委、市政府把陇南生态文明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去考量,立足实际、反复调研、精准判断,提出了“433”发展战略,并把绿色理念写入发展旗帜,确立了“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明确了“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的发展路径。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保护优先、合理开发之路——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制订出台《陇南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陇南市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实施细则(试行)》《陇南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成立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安全和保护巡察办公室,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进一步健全;
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坚持以宜林荒山荒坡和“两江一水”流域的生态脆弱区等区域为重点,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
……
一系列量身定做的生态保护举措为陇南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
多年来,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陇南始终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市发展的首选目标快速推进,生态环境日渐优越。
构筑体系,发展绿色产业,生态“高颜值”赋能发展“高品质”
好生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被陇南人实实在在感知。
日前,徽县高桥镇黑松村苗木再度迎来销售旺季,行走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苗农们起挖、装车、算账、数钱的场景,苗农脸上挂满了收获的笑容。
“今年苗子市场好,一会儿时间,村里就来了5、6辆运苗子的卡车。看这架势,今年又能有个好收成。”黑松村村支书罗共邦说。
黑松村是徽县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庄,过去穷得叮当响。穷则思变!借着徽县大力发展苗木产业的机遇,黑松村立足资源优势,做强苗木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
“现在,黑松村已种植苗木3000多亩,去年人均年收入12000多元。同时还带动了附近4个村的91户村民共同发展苗木产业。”罗共邦笑着说道。
发展苗木产业是陇南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生动缩影之一,也是“两山”理论在陇南生根发芽的一个缩影。
为打开“两山”理论发展的新篇章,陇南坚定不移地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跳出资源瓶颈,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在实践中,陇南摒弃旧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培育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经济发展效益。
放大生态效应,陇南独辟“绿”径在网上“加速度”,让电商成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衣领子”,紧跟潮流趋势,创新跨界融合发展。
“没做平台之前,我都想不到,我们陇南有这么多的特色产品。”陇小南网货供应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姚永亮感慨地说,在网货供应中心的货架上,核桃仁、花椒、木耳、中药材饮片、辣椒酱、醪糟等特色产品一应俱全,琳琅满目。
姚永亮告诉记者,仅去年“双12”一天,商城的销售额就达526万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电商’一度成为讨论热词,这更加激励我们陇南电商人不忘初心,做好电商扶贫以帮助更多的人,把陇南的绿水青山分享到全国。”姚永亮说。
把资源变成经济,特色产业的发展,印证的正是生态优势的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陇南没有新批一座水电站,没有审批一个破坏环境的项目,抬高了环保门槛,对高污染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尽管影响了经济增速,但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如今在陇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得益彰,正释放出令人惊叹的乘数效应。
蓄力出发,对标高质量发展,实现生态福祉人人共享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陇南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使区域2.79万平方公里的大家园变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对于陇南人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已是感受真切。
“绿水青山”四季常在——2018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294天,优良天数比例91.6%,植树造林52万亩,退耕还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95%。
“金山银山”硕果累累——截至去年底,全市旅游接待人数176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4亿元。
……
绿色发展,带来的是焕然一新的格局。可喜的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陇南人的生态环境意识愈加强烈,绿色行动更加自觉。
2017年,陇南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全域无垃圾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从2017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聚焦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现视线范围内无垃圾、无污水、无异味的“三无”目标,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洁、气净的城乡人居环境。
68岁的王金花是成县黄渚镇清水村左邻右舍眼中的“干净人”。每天早晨起床后,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这几年,惊喜地发现,不仅自己爱干净,村庄清洁行动已转变为全体村民的集体自觉。
“不仅看起来人的心情舒畅很多,住着也舒服多了!”王金花说。
在陇南,这种场景越来越普遍,随着全域无垃圾活动的不断推进,绿色环保理念也进入千家万户。
在陇南,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推动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新风尚。
“保护环境,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这样的环保理念不仅在陇南广大干部群众中口口相传,更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青山欢颜,绿水欢唱。
“绿起来”“富起来”,最终还要“强起来”。陇南将进一步打通“两山”通道,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把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民生福祉,使绿水青山成为最强劲也最具潜力的核心竞争力与比较优势,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统一于并服务于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投身奋进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两山”理论新篇章已徐徐展开,陇南,这座既有颜值,又有温度的城市,必然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让“两山”理论新篇章在这里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