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老宅变民宿 山村寻蝶变——京郊低收入村脱低记
新华社记者张骁
梁家庄村曾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有名的低收入村。因交通闭塞、产业落后,看到村里没发展,年轻人都跑到市里打工,留下了老、弱、幼,村民们增收致富困难重重。
“就在2年前,我们村还有82个低收入户,低收入人口占全村的近30%。”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肖海清说。
可现在,记者眼前的山村仿佛经历了“重生”——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老宅变身民宿,挂着红灯笼;路边还有小花坛点缀,一派新农村的景象。
变化,源自北京市国资委系统“一企一村”产业帮扶机制的开展。经过深入调研,北京国资公司所属北科建集团为村民带来希望。
村内闲置老宅较多,屋内灰尘遍地,可这破败的条件却被帮扶团队相中。“您看,房梁是老的,建筑也是榫卯结构,这就是特色。您把房租给我们,我们帮着改造运营,准能成!”听完这话,一些村民心里没底:没人要的老破房,能干啥?
2018年,经过帮扶团队多轮规划和设计讨论,一场有准备的“翻身仗”就地打响。包括老矿工李清怀在内的17套老宅的村民户主完成身份转变,成为“创艺乡居”民宿一期项目房东。
老宅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大部分房梁和房柁继续“服役”,但屋里配上了网红大沙发、席梦思大床,院里有了亲子空间和露台。古朴与现代风格相融合,成为乡村民宿趣味所在。
2019年,民宿试营业,李清怀当年就拿到3.6万元租金收入。“厚厚一沓钱,我和老伴儿数了好几遍,激动得不知道放哪儿好。”
其他村民也找到就业机会。村民孙荣星没有稳定收入,丈夫患有肌肉萎缩症。见她动手能力强,帮扶团队将她培养成民宿管家。现在,孙荣星5分钟就能换好床单、被罩、枕芯,还能将浴巾叠成小动物造型。“工作就在家门口,还能照顾老伴儿。我特别知足。”孙荣星说。
日子过得红火,村里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
23岁的陈诚此前在市里酒店打工,见乡村民宿发展得好,他本想今年下半年再回村就业。没想到,今年6月端午节期间,民宿天天爆满,小伙子一拍大腿:干脆提前入职!他迅速上手,不仅钱挣得不少,还学到管理方法,最重要的,他可以留在父母身边了。
如今,梁家庄村已经彻底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但帮扶工作仍在继续。北科建集团派出驻村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基于一期项目建立的信任,继续打造十几间民宿的二期项目顺利推进,帮扶团队和村民越处越亲。“大家就像一家人,有一个共同目标:把村里的好日子挣出来!”驻村干部李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