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11-11 09:44:32 | 来源:甘肃日报 | 作者:张文博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酒泉市,久泰,扶贫工作,贫困户,扶贫资金

原标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酒泉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酒泉市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积极培育壮大扶贫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努力让根植于酒泉大地的扶贫产业转化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大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

“玉门市花海片区有大量东乡族移民,他们世世代代搞养殖,具备一定的经验。然而,由于花海片区距离市区较远,牛羊销路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大难题。”玉门市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冯海涛说,近年来,在玉门市和花海镇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在花海片区建设了4个养殖基地,把7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61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建成了“扶贫车间”,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规模养殖,由企业统一管理销售,带动户均增收600元。

作为带动贫困户致富的“明星”企业,西北羊肉哥食品有限公司还在各地逐步建立线下专卖店,每天能卖出50多只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作为全省17个插花型贫困县之一,玉门市依托优越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走出了一条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致富之路。近年来,玉门市以打造特色农产品为目标,培育形成了瓜、果、菜、猪、羊、草六大重点产业,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占玉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3%。

酒泉市在大力发展牛羊产业的同时,枸杞、蜜瓜、戈壁蔬菜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本地群众发展产业带来了新机遇。

今年47岁的陈木平,是玉门市六墩镇安和村村民,全家于2006年从陇南移民到安和村,2013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户。如何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是陈木平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2014年,陈木平得知种植枸杞能致富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开始种植枸杞。但第一年陈木平就遇到了问题,种植的枸杞产量低、病虫害严重、品质也不好,当时家里其他人都有了挖苗子的想法。面对困难,陈木平没有退缩,虚心向农技人员请教、细心钻研技术,标准化生产,采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和新技术,陈木平种植的枸杞产量不断增加,品质不断提升,收入也稳定增加,他成了地地道道的红枸杞种植“土专家”。

在陈木平的带动下,现在的安和村已经发展红枸杞种植1000余亩,红枸杞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全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日子越过越红火。

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体系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瓜州县西域风瓜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现有社员362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合作社理事长薛新兵便是周围贫困群众致富的“带路人”。

近年来,合作社与香港立山尔、福建久泰、北京首航等16家公司、超市达成长期合作协议,集中流转农户土地,让农户以劳动力入股的方式,零风险参与经营,产出效益直接与农户收益挂钩,实现了“流转土地有租金、入社经营有薪金、盈利分红有奖金”三重红利。

“我们承诺保底给贫困户蜜瓜收购1公斤1元钱,贫困户1亩地至少可以得到2500元至3000元的纯利润。按照一年种植两季来计算,收入就可以达到5000元。”薛新兵说,蜜瓜产业正成为瓜州县贫困群众的“甜蜜”产业。

近年来,酒泉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根本出路来抓,从大力培育扶贫产业、强化新型主体带动、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加强产销对接、提升农业风险防范和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六个体系”入手,搭建起了产业扶贫的“四梁八柱”。

截至目前,酒泉市3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主导产业覆盖率达到86%以上,依靠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0%以上,扶贫产业发展逐步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产业之花已然结出累累硕果,真正成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文博 通讯员 周爱玲)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