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黄土、背朝天”。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曾是当地出名的贫困县,沟壑纵横、山路崎岖、耕地匮乏的自然环境,曾让这里世代贫困。但如今还是这片黄土地,贫困发生率已从30.4%下降到0.43%,华池县已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这“山乡巨变”是如何实现的?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51岁的高建青已从一个贫困户变成了腰包鼓鼓的富裕户。“沙棘是农民的一桶‘金’,我每天都去收购村民们的沙棘,然后卖给沙棘公司。”
在高建青的眼里,依靠“沙棘”产业脱贫致富,是这山沟沟里的新路,而在华池县紫坊畔乡庙沟村这样认为的,不只他一个。
曾经是当地人眼中的野草,如今成为庙沟村致富的金钥匙。“这里的生态已经很脆弱了,再发展产业必须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你看这沙棘,在地上像把伞,落叶像张毯,保水固沙净化空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它可是个宝嘞!”华池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主任王明珠指着沙棘果说。
先富帮后富,最终要共同富裕,这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的使命与任务。2017年,甘肃省与天津市成为扶贫协作与对口支援的“兄弟”省市。天津市北辰区将携手甘肃省华池县一道奔小康。
天津市北辰区挂职干部、甘肃省华池县副县长刘建波说:“北辰区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生态扶贫。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要为贫困户送技术,更要为当地送产业,要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让他们脱贫。”
紫坊畔乡的农民赵建平,常年外出打工。“每年的11月,城里工地就没啥工作了,只能回老家。回到乡里,我们正好收沙棘,既补了‘农闲’,还增加收入。”赵建平说。在赵建平的眼中,11月的华池县,那是一派“男耕女织”的新景象。女人们在地里埋头剪果,男人们将剪好的果子从山沟里背到路边,然后装车送出大山。赵建平说:“每公斤枝条果2.8元,剪上两个月,每人可以挣到1万元。”
据统计,2018年底华池县沙棘种植保存面积达34.5万亩。盛果期枝条果年产量5000吨至1万吨,在采摘季一位农户可收入5000元至2万元。如今,华池及其周边有沙棘资源150万亩以上,沙棘产业已成为华池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通过沙棘种植、采收、加工,农户可以在家致富。
有了路子,看到了希望,那么后面的路又该如何走?
柔远镇北辰区扶贫生态林建设项目是天津市北辰区对口帮扶生态林示范基地之一。2019年至2020年,天津市北辰区又投入资金1086.95万元,栽植林木19637亩,其中:沙棘油松产业林18737亩、扶贫生态林900亩,并带动柔远镇造林27837亩惠及5村409户,其中182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条“沙棘链”让村民们收获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而更多的产业正加速进入华池县。
采摘香菇、菌棒整理……华池县津华香菇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园计划总投资超过1亿元,该项目已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的“火车头”。产业园负责人李峰告诉记者,在援助资金与当地自筹的支持下,目前示范园区已完成部分建设并已投产,建设完毕后年香菇产量预计将达880吨以上。
在城壕镇,占地60多亩的湖羊养殖合作社就此成立。育成、妊娠等数个不同功能的羊舍里已经饲养了超过2400只湖羊。合作社工作人员冯腾龙告诉记者,参与养殖的同时还能获得劳务收入以及年底分红,过去曾因病致贫的自己已成功脱贫,而像他这样的脱贫户不在少数。
据了解,华池县累计利用天津帮扶资金1.028亿元,按照“湖羊肉牛、饲草玉米、杂粮药材”的产业扶贫思路,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新建、改造提升合作社46个。如今,已实现整县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