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看拉萨]挪穷窝换穷业 易地搬迁展新颜

发布时间:2020-10-15 14:43:25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张蔚蓝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社区,群众,生活,搬迁,拉萨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记者张蔚蓝)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2个,实现22979名群众搬迁入住。配套产业项目90个,实现1户至少1人以上稳定就业,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至此,拉萨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生活在发生新的变化。

达娃卓玛:过去是贫困户,现在是党员和妇女主任

2018年四月,达娃卓玛一家六口卖掉了家里的青稞、土豆和小麦,流转了6、7亩土地,带着一些家具、衣服和其他生产资料,从几十公里外的曲水县来到拉萨,搬进了柳梧社区,她所在的康乐居委会位于拉萨柳梧新区,共334户1211人,其中曲水籍228户,昌都籍106户。

 image.png

今年36岁的达娃卓玛和自家的新居合影。(张蔚蓝摄)

达娃卓玛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搬迁后,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靠种粮食为生,家里养了两头牛,一共6-7亩地,日子过的很艰难。现在我们住上了120平米的房子,家庭每年收入有两万元,是搬迁前年收入的四倍。我32岁时入了党,34岁脱了贫,现在两年过去了,我又当上了妇女主任,只要双手干起来,生活就会富足起来。”如今,达娃卓玛的大女儿已经考上了湖南高职,她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像自己一样为人民服务。

据康乐居委会工作人员朱伊松介绍,医疗条件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是搬迁群众不远千里从昌都和曲水来到柳梧社区的重要动力。

上个月达娃卓玛的丈夫生了病,医疗费用1.5万元,相当于这个家庭近一年的收入,“多亏了医保,其中95%的费用可以报销,最后自己才掏了1000多元。”达娃卓玛笑着说。

社区就业是工作,更是责任

从曲水到拉萨市区只有几十公里,但对搬迁群众来说,这几十公里的搬迁,却是农村生活跨越到城市生活的一大步。

搬进来,更要留下来。自搬迁以来,柳梧新区积极为搬迁群众安置就业。“过去,贫困户和群众收入得不到保障,大部分人都从事临时务工,‘饥一顿,饱一顿’。如今,柳梧新区附近的国有企业、社区建立的合作社都是这些劳动力的好去处。”朱伊松介绍,“一些年纪大的贫困劳动力,在公司就业难度较大,我们居委会会安排他们做一些绿化和保洁工作,像我们居委会大楼的三个保洁阿姨,她们每个月工资有3000元,如果全勤的话,还有500元的奖金呢。”每周三,居委会二楼会议室还是农民夜校的上课地点,居民们也可以在这里学习法律法规和垃圾分类知识。

据悉,康乐居委会群众劳动力总计632人,目前,已解决就业547人,占劳动力人数的84%。其中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有保安24个、保洁员86个,还有环卫、门卫、餐厅服务员、厨师、园林绿化等岗位。

通过就近就业,搬迁群众的心渐渐定下来,社区意识逐渐加强,工作责任感随之也增强。

适应城市生活,培养社区意识

走进扎西的家里,墙上挂着刚上初中的孙子获得的30多张奖状,阳台上养了满满的绿植,有收音机、音响、书架、曲面屏电视……无不透露着藏族家庭特有的艺术感。“感谢党,感谢国家,给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肯定要好好地过日子,融入新的生活。”扎西不止一次这样说道。

 image.png

2018年四月,54岁的扎西和三个孩子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家,令他最自豪的是孙子考上了上海复旦附中藏族班。而令他最欣慰的则是一家人如今安居乐业,再也不用住在“又冷又小”的土坯房了。(冯玉超摄)

“这三年对我们家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搬离了土坯房,还有了新的房子新的家具,孙子旦增曲扎还以679分的高分考上重点初中,我就希望他能好好学习,为我们家争光添彩。”扎西说。

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搬进社区这几年,扎西家里人和自己从以前打零工的生活,转而陆续从事保安、搬运工、服务员、货车驾驶员等工作。“如今自己兜儿里已有存款七万余元。”扎西不好意思地笑笑,还透露自己的二儿子今年刚买了辆价值十万元的小汽车。

扎西一家的奋进,离不开“智志双扶”的扶贫政策。扶贫干部米玛次仁说:“贫困户刚搬进来时,有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性格上也比较慵懒,为了让他们思想上发生转变,我们会在社区定期举办一些集体活动,通过良性的竞争评比,激发自觉性,进而培育社区的凝聚力,不但能营造一个和谐的社区环境,还能激发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内生动力。”

努力带来了改变。“过去我们小区楼里的电梯按钮经常被淘气的孩子砸坏,电梯维修工就跟住在这里一样,今天坏了今天来,明天坏了又来一趟。我们不怕提起,也不怕把缺点和不良习惯揭露出来,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采取措施,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米玛次仁说。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