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做好“冷”处理 果蔬增收益

发布时间:2020-10-14 10:58:1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甘肃,天水,果蔬,脱贫攻坚

眼下正值苹果收获季,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的一个苹果园内,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一颗颗灯笼似的红苹果被第一时间送入冷库。

天水是“花牛苹果”的故乡。据了解,截至目前,天水市苹果栽种面积约200万亩,其中花牛苹果约150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10万吨。在麦积区,农民人均苹果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以上,以花牛苹果为主的特色果品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苹果卖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当地农民的“钱袋子”。近年来,当地大力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设施建设,释放设施利用效能,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提升议价能力,帮助果农实现增收。


实现错峰销售 冷链保鲜增收益


“花牛苹果品质好,外形也漂亮,但是最怕糖化。”天水市麦积区陶家村的鑫田果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贵忠说,为了保证质量和口感,花牛苹果需要在采摘12小时内进入冷库储存,“不入库的话,为了避免糖化要尽快销售,销售期只有20天,很容易被压价”。

鑫田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苹果种植、储藏、销售等经营活动。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成苹果生产基地300多亩,预计今年苹果产量可达350余吨,销售收入140余万元。陶贵忠介绍,为了增加果品收益,今年合作社筹集资金260万元,在陶家村流转土地3.8亩,建成一座储藏量620吨的果蔬保鲜库。“去年收获的时候好多果农都急着卖,没卖上价,现在我们村自己建成冷库就好了。”

近年来,当地把做大做强做优“花牛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助推脱贫攻坚的首位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推动果品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天水市麦积区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副主任钱永波介绍,目前,仅麦积区就有果品龙头企业185家、合作社1190家,花牛苹果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

然而就在去年,由于小型库存设施不足,花牛苹果收获初期,采购商收购价格与果农预期价格反差较大,果农又没有自己的贮藏设施,不得不尽快出售,客商也趁机打压价格,给果农带来不小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今年天水市和陇南市礼县等花牛苹果主产区通过新建保鲜库117座,新增储藏能力近10万吨,极大地提升了议价能力。9月底,当地花牛苹果平均收购价格在4元/公斤左右,较去年上涨了66.7%。

“入库后销售期差不多能延长到次年5月。”陶贵忠说,保鲜库延长了苹果供应周期,从而实现错峰销售,能卖个好价钱。

天水市秦州区是当地规模化蔬菜基地的主战场。“合作社联系的批发市场需求量每年至少需要5000吨,基地蔬菜种植数量远远不够,大批量种植又怕易腐烂、难储运,和客户谈价格的时候不占优势。建立了果蔬保鲜库后,我们的蔬菜可以及时贮藏,产值增加,蔬菜卖得好,我们的规模也可以进一步扩大,还能带动贫困户发展,一举多得。”秦州区金土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甲奇说。


以合作社为主体 确保设施建得成、用得上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目的是服务农民、让农民受益。为此,天水市重点扶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和村一级建设产地田头保鲜库,便于农户就地就近采摘储存。

“现在保鲜库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农民合作社。”钱永波介绍,这不仅能有效组织农户开展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而且通过统一储藏和销售,可以直接对接销售端,通过规模化强化自身议价能力,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供应链整体盈利水平。“麦积区全年通过保鲜库贮存,使全区苹果保鲜增值达到20%以上,增值收入近3亿元。”

“合作社苹果产量大,以前自己没冷库,只能租用人家的。”陶贵忠算了笔账,去年合作社在甘泉镇租用冷库储存了20万斤苹果,一斤苹果储存一个周期要两毛钱,储存费用加起来要4万多元。另外还有运费,从合作社所在的石佛镇到冷库所在的甘泉镇,一车运费要700多元,一共运了30车,运费加起来要2万多元,再加上人工费、运输过程中的果品损耗等,“差不多10万元进去了”。陶贵忠说:“去年合作社的苹果比市场价1斤能高出1元左右,赚了大概20万元,但是有一半都搭在了储存运输上。”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让陶贵忠看到了节本增收的希望。“除去操作车间、叉车等配套设施,建成这座储藏量620吨冷库的建设要花费130万元左右,中央奖补资金给了62万元,相当于只花了一半的钱就建起了冷库。”陶贵忠说。

“项目资金补助合作社建设是我们这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钱永波介绍,当地一方面利用中央及省级奖补资金172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扶持合作社建设果蔬保鲜库33座,储藏量1.79万吨;另一方面整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230万元,为102个贫困村建设果蔬保鲜库30座,储藏量1.32万吨。此外还有帮扶资金支持扶贫公司建、社会资本投资市场主体建等模式。

保鲜库并非一建了之。运营好,让保鲜库发挥效用,转化为农民账上实实在在的收益,才是建设的目的。为了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石佛镇政府与夏家、石崖村委会商议决定,利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在鑫田合作社基地新建一座储藏量200吨的果蔬保鲜库,建成后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合作社每年按照果蔬保鲜库投资额的8%给两村分红,每村每年可获取收益4万元。

“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成后,由贫困村果蔬专业合作社持有和经营的,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了贫困户;移动保鲜库财政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了贫困户或折股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联农带农作用发挥显著。”钱永波说。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