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调研手记】年轻人回来了

发布时间:2020-10-02 14:33:25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叶开

关键词:年轻人,扶贫

央广网北京10月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网络被称为“隐形的翅膀”,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一些偏远地方,网络通了,发展的路就通了。记者最近跟随工信部前往福建闽北山区,见证了网络给当地带来的巨大变化。系列报道《网络扶贫调研手记》推出第二篇:年轻人回来了。


农村当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最需要什么?在不少经济和社会学者看来,有一项要素常常最容易被忽视,那就是人本身,没有人支撑,农村可能出现空心化现象。记者在位于闽北山区的寿宁县下党乡发现,当地正出现返乡创业潮,其中很多人的创业项目都跟网络密切相关。


在下党乡的一间小屋子里,记者见到了多位年轻的返乡创业者。吴坤培是一名退伍军人,他的创业项目是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玩”出来的。一开始,他抱着尝鲜的心态,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中上传下党古村落的原生态景色和乡村风光,没想到后来渐渐发现这样的短视频关注度很高。记者浏览了他的社交账号,发现有的视频光点赞数量就在3万以上。吴坤培从中看到了商机:“很多粉丝都给我留言,很多人都想到我们这边来旅游,来体验我们的乡村生活。下一步我也想做直播带货,把我们家乡的这些特色农产品推荐给我们的粉丝,像我们的猕猴桃、葡萄,还有地瓜、土笋干等土特产推荐给我们的粉丝。”


沈有绿之前辗转福州、深圳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开过小商店。今年她回到下党,在网上开起了茶叶店。茶叶是当地特产,品牌叫做“下乡的味道”。沈有绿把种茶、采茶、制茶的过程都晒在网上,打消了人们对网购的疑虑。再结合古法制茶的理念,渐渐在微信朋友圈中形成了口碑效应,买茶的人、谈合作的人都多了起来。


沈有绿说:“西藏那边的老板也过来跟我们‘下乡的味道’谈合作,可以加盟我们‘下乡的味道’。通过网络,我们希望把‘下乡的味道’做得更大更强。”


周建华也是不久前返乡创业,他的项目更有浓浓的下党特色。下党自然资源丰富,周建华采集一些苔藓、鹅卵石、河沙做出造型,再配上一些小玩偶,放到玻璃瓶、玻璃罐中,一件微缩园林艺术品就诞生了。这些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发到网上后,慢慢积累了一些人气,有人向周建华求购,出价也不低。从鹅卵石到艺术品,网络帮助他点石成金。


“特别是那些‘文艺青年’,他们都会问我这个是什么、多少钱、怎么样制作。我跟他们简单地交流,同时也承诺今后会通过互联网直播,拍一些微景观的制作流程,也会制作一些具有特色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周建华说。


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在下党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人看来,城市里有更好的创业环境、更完善的配套设施、更广阔的市场,似乎更适合创业。可实际上,根据记者的观察,返乡创业有充分的合理性,因为这种创业项目大都跟农村资源禀赋相结合,不需要复杂的工业配套,只需要解决物流和供需对接问题,而网络恰恰能发挥巨大作用。这方面吴坤培说得很形象,用一台手机就可以在家里做全国的生意:“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创业机遇,一台手机就可以在家里做到全国的生意。”


在记者采访期间,中国电信寿宁分公司还推出了下党村新媒体青年创业计划,在品牌宣传、定向流量、5G终端等方面,向创客提供一揽子支持。可以预见,信息化将带动当地返乡创业热潮持续涌动。创业充实了农村经济,而年轻的创客群体还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给当地注入了活力,农村面貌将因此而改变。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