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营里",不仅跟抗联有关,还是扶贫产品

发布时间:2020-09-03 08:57:13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郎秋红 周立权 李典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脱贫攻坚

新华社长春9月2日电 题:“密营里”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郎秋红、周立权、李典

“这款蒲公英根茶,叫‘密营里’,也产自‘密营里’。没错,就是抗联住过的密营。”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镇黄酒馆村第一书记赵庆山每年参加数十场推介会,每次都要这样介绍他们村的扶贫产品。

黄酒馆村是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蒿子湖密营所在地,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密营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岁月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地理位置却增加了脱贫攻坚的难度。

2016年1月,吉林省委统战部六处处长赵庆山被选派到黄酒馆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没有一盏路灯,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企业,手机没有信号,很多村民还生活在破烂不堪的危房里。全村共有193户4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5户156人。

“当时村民多以种玉米和大豆为生,产量低,价格差,基本赚不到钱,更没有什么积蓄。多数村民的生活仅能达到温饱水平,2015年全村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不到2850元钱。”赵庆山说。

赵庆山一边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一边邀请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对村里的土地、气候、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把脉,探讨脱贫之策。最终,他们把目光聚焦到种植蒲公英上。

生长在长白山山野之中的蒲公英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植物,抗联当年在这里作战时,既以此充饥,也用此配药。黄酒馆村生态环境好,光照充足,水质纯净,适合中草药生长。

然而,赵庆山刚提出这个想法时,遭到了很多村民的反对。村民们早已习惯种植玉米,对种蒲公英兴趣不大。

赵庆山没有放弃。他挨家挨户掰着手指头和村民算账,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第一年拿出280亩土地种植蒲公英,当年每亩纯收入达4000元,是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四五倍。2017年村里建立蒲公英种植合作社,共种植蒲公英2000多亩。全村52户贫困户实现增收,27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然而,蒲公英不易保存,不及时烘干就会烂掉,而且单纯烘干加工利润低,一斤仅能收入几角钱。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赵庆山的脑海里产生了,在黄酒馆村建立一个蒲公英加工厂,进行蒲公英深加工,制成蒲公英根茶。

产品起个什么名字呢?大家纷纷出主意。“就叫‘密营里’吧。”有人提议。这个名字既标明了产地,又能让人联想到抗联,很有纪念意义,立刻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短短两年时间,“密营里”蒲公英根茶先后进入淘宝网、拼多多、中国扶贫网等国内购物平台,不仅开拓了广东、浙江、山东、北京等地市场,也远销至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不仅如此,“密营里”还增加了蜂蜜、木耳、蘑菇等新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加。

如今的黄酒馆村,铺设了沥青路面,实施了暖房子工程,架设了路灯,面貌焕然一新。75户贫困户2018年末就已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从几乎为零增长到20多万元。

“‘密营里’不仅是一个产地,一个标识,更是一种精神。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赵庆山说。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