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记者 赵斌宇)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前,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实现脱贫。但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洪涝地质灾害等因素影响,仍有一些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如何防止返贫致贫是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当务之急,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日,记者走访了河北省巨鹿县、魏县,深入了解当地精准防贫机制。在面对返贫致贫风险点时,这两地充分发挥精准防贫机制,坚持不落一人,有效防止返贫致贫。
如何精准及时施策,第一时间发现致贫返贫风险人群,第一时间采取精准应对措施?
精准监测预警——“线上+线下”,构筑全覆盖预警监测网络
动态预警、快速监测、摸准底数是防贫工作的基础,直接决定防贫工作成效。河北省巨鹿县在脱贫摘帽后,为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以智慧巨鹿大数据中心结合防贫预警网格员机制,线上、线下联动,不断完善动态监测和响应体系,切实做到返贫致贫风险早发现、早预防。
河北省巨鹿县精准防贫大数据透视图
郅辛国是河北省巨鹿县后辛庄村村民,多年来靠种地、养羊为生。2014年6月,因病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实现脱贫。但在2018年3月,郅辛国因主动脉瓣狭窄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共花费18万多元。社会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了9万多元的治疗费后,剩下的费用需自己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使原本已经脱贫的郅辛国面临返贫风险。
就在郅辛国为这笔费用犯愁时,负责定期走访他所在区域的网格员李军辉了解到情况,第一时间通过手机APP端预警,向村委会汇报。经防返贫预警和管理系统逐级处理,多部门上门全方位核实、结合大数据比对后,确认郅辛国符合防贫预警线的相关标准,郅辛国获得了22348元的防贫保险,极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避免了他一家的返贫风险。
据了解,巨鹿县在291个村设有2229名网格员,每半月遍访群众,发现情况随时通过手机APP防贫预警软件向村委会汇报;县医保、卫健、交警等24个部门设立防贫预警信息员,通过大数据比对监测,对达到预警线的对象通过系统向村委会推送。县防贫中心将预警对象直接推送至审计局,进行大数据比对,符合条件的,县防贫领导小组会商研究确定启动防贫机制。
“现在日子更好了。今年,我通过贷款5万元养了23只羊,羊羔就卖了1万多元。疫情期间,村里还给我安排了守街口的公益岗位,一周两天,每天能挣50元;政府还帮助安排家庭医生上门,分发消毒液,口罩等防疫物资……”郅辛国说。
“截至目前,全县共监测‘两非户(非持续稳定脱贫户、非贫困低收入户)’1742户、4897人;预警1849人,救助399人,发放救助金417.5万元。” 巨鹿县委书记孙保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如何具体施策,应对返贫致贫风险?
“输血”与“造血”并重——构建综合防贫体系
精准救助、确保成效是防贫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巨鹿县、魏县充分发挥政府兜底作用,加大防贫资金投入,构筑广领域救助机制,实现精准快速帮扶。
巨鹿县区分因病、因灾、因学等11类防贫对象,逐一制定救助机制流程图,通过政策救助、社保兜底、自主增收,实现防贫救助的科学规范、综合施治和应扶尽扶。以防贫补充保险、长期护理险、一元民生保险等“三险”为主要内容,提供多层次、复合式的防贫救助。
巨鹿县王虎寨镇东郗寨村老人李洪如因患有脑血栓,2017年不慎摔伤至腿骨折,行动不便。儿子李茂群需要留守在家里照顾老人,不能外出打工。然而,李茂群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上学读书,如果仅靠种植的6亩地玉米和小麦维持生计,家里负担很大。
为消除“一人失能、全家受累”“一人失能、全家致贫”的隐患,巨鹿县将失能、半失能人群,也是最需要保障的困难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创新引入长期护理保险,建成多家医养中心。据了解,目前小吕寨养护中心有39位老人入住,其中29位为失能老人。现在,李洪如老人已经在小吕寨养护中心疗养了两年,养护中心提供24小时专业护理,李茂群也能放心外出打工。
巨鹿县王虎寨镇东郗寨村老人李洪如(右)(中国网 赵斌宇摄)
魏县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创设“精准防贫保险”。由县财政拿出400万元作为防贫保险金,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为全县10%左右的农村人口购买保险。针对全县因病、因学、因灾等返致贫因素,通过部门定期检查,及时纳入防贫序列,并针对每一类防贫对象在救助补偿上划分不同区间,经过系统审查、评议等程序认定后,给予救助补偿。今年,该县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因产业、因就业两种易致贫返贫因素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织密了防贫保障网,扩大了保障面。
“输血”还需“造血”,“扶智”更需“扶志”。应对返贫致贫风险,还要将“输血性”帮扶政策转化为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引导监测对象通过生产和就业脱贫致富。
魏县是国家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县106万人口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外出务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因疫情防控期间的交通封锁、外地务工审核门槛限制等原因,魏县近八成务工者外出时间延后,户均收入减少三四千元。为避免出现因收入骤降出现返贫致贫风险,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帮助外出务工者在当地就近就业,确保不让一人因疫情返贫致贫。
今年30岁的王俊波是连枣林村“爱心书包”扶贫微工厂的总经理。2017年,在政府政策扶持下,王俊波建立“爱心书包”扶贫微工厂,主要从留守妇女和贫困家庭中雇佣员工,极大改善了当地贫困户的生活水平。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断工厂的正常运行,为保证疫情防控,工厂停工了一段时间。为支持企业复产,帮助企业员工复工,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当地政府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为企业提供期间复工补贴。“疫情期间,工厂得到了30000元的复工补贴,对生产用电费用优惠5%。同时,政府还给复工的员工每人缴纳200元的疫情保险,鼓励群众复工。”王俊波说。
工人们正在扶贫微工厂赶制书包。(中国网 赵斌宇摄)
工人们正在扶贫微工厂赶制书包。(中国网赵斌宇摄)
孙巍巍是“爱心书包厂”的一名员工。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她,通过在北京的一家服装厂打工,在2016年脱了贫。她原本打算过完春节就返回北京继续打工,然而疫情的突然暴发彻底打乱了她外出务工的计划。于是她主动联系工厂,选择就近就业。“疫情刚暴发的时候,还比较担心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减少。自从联系了工厂,在这边上班,既能照顾孩子,又能上班挣钱也就放心了。”现在,通过在扶贫微工厂打工,她每天能挣80-90元。“现在,我也不想再出去打工了。” 孙巍巍笑着对记者说。
据了解,目前,魏县共发展“扶贫微工厂”156家,从源头上防返贫致贫。“针对魏县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难的实际,我们紧紧扭住扩大就业和发展产业两项治本之策。引导在外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建立了扶贫微工厂,解决6000多人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00多人,人均年增收18000多元。同时,注意发掘特色产业,建立65个扶贫产业园区,针对有优势的大棚蔬菜、杂交构树等产业来发展乡村经济,促进贫困户增收。通过发展产业增强贫困人口‘造血’功能,不但增加收入,还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魏县县委书记樊中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孙巍巍正在缝制书包侧兜。(中国网 赵斌宇摄)
“脱贫攻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防止返贫和致贫是我们长期课题。”樊中青表示,精准防贫机制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接下来,要加强基层网格化建设,及时发现防贫对象,同时要加强防贫政策宣传,让群众了解防贫政策。更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发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参与到精准防贫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