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员工苍决在捻线。
8月14日,49岁的苍决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厂房内娴熟地捻着线,木梭在她手中灵活翻飞。十几年前,苍决在干农活时腰椎受伤,被鉴定为四级伤残,行动不便。2016年,她在当地残疾人协会的帮助下进入合作社开办的残疾人服装厂制作校服。2019年,经过两个月的培训,苍决成为藏族手工羊毛织品哗叽,即“泽帖尔”的制作工人。
苍决告诉《北京周报》记者:“家里只有我和儿子。虽然他已经工作了,我还是想留在合作社。在这里每月可以挣2800元,而且包吃包住。”
像苍决一样,在合作社实现就近就业的农牧民还有很多。截至今年8月,合作社已创造就业岗位105个。其中,残疾人3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1人,人均年收入3.6万元。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围巾。
“泽帖尔”是山南市泽当镇独有的高级羊毛织品,质地柔软,经久耐用,可以做床毯、衣物等。这一制作工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文成公主把内地的纺织工艺融入藏族传统氆氇纺织技术而派生出来的。由于生产技术难度大、做工精细复杂,“泽帖尔”工艺一度濒临失传。2007年,整个泽当镇掌握这一纺织技艺的只有5人。
2008年,为了传承“泽帖尔”工艺和帮助贫困农牧民就业,巴桑成立了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他寻访并聘请了5位老艺人,寻找制作工具,重现选料、加工、染色等流程。一年后,第一块“泽帖尔”成功复原。2010年,“泽帖尔”工艺入选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正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服饰。
近年来,合作社与北京服装学院及朗姿等服装公司合作,设计生产出多款融合藏民族特色和时尚元素的新产品,包括手包、围巾、衣服等。据总经理助理巴次介绍,一套“泽帖尔”藏装价格在一万元以上,较便宜的围巾售价也在一千元左右。除在全国销售,合作社的产品还进入了尼泊尔市场。
巴次对《北京周报》记者说:“合作社计划在未来3-5年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120个;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增加就业岗位30-50个;建立山南市民族旅游特色产品展销中心,增加就业岗位20-30个。到2023年,争取帮助35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