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着驻村的他 ——广西那重村驻村第一书记朱宝霆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0-08-03 10:01:57 | 来源:中国扶贫 | 作者: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朱宝霆,书记,贫困户,村民

有一件背心,上面印着“第一书记”四个醒目的大字,穿上以后,肩膀上就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感;

有一个地方,它叫那重村,去了以后,心里就有了割舍不断的浓浓亲情感;

有一种工作,是撸起袖子干扶贫,干了以后,全身上下就有了满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我绝不当逃兵!”

2018年11月底,朱宝霆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那重村扶贫,担任驻村工作组小组长;2019年8月,朱宝霆成为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这,既是组织对朱宝霆的信任,也使朱宝霆的扶贫初心得以继续实现,对此,朱宝霆激动不已。

自幼在城市长大的朱宝霆,起初对于到那重村驻村,并没有多少感知。

那重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西南部,受土地资源原因制约(人均耕地面积2.89亩),当地经济发展缓慢,为生活所迫,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和孩子,村里的老人只会说土话,土话混杂有桂柳话、粤语、白话和壮语,刚驻村的朱宝霆无法与村民直接交流,这让朱宝霆陷入如何才能开展扶贫工作的思考中。

“不能让交流问题变成驻村帮扶的拦路虎,阻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绊脚石,这个是块硬骨头,不仅要啃下去,还得咽下去。”朱宝霆心中暗暗起誓。

为了尽快适应驻村第一书记这个角色,挑起驻村帮扶的大梁,朱宝霆心中有了盘算;主动到贫困户家吃饭,唠家常;拉着有钱的农户一起想点子,为村里谋发展;跟最“拽”的农户摆事实,讲道理,这不仅是他的工作方式,更是他的工作态度。

鉴于新形势下办公需要,他,东奔西走,让那桐镇财政所捐了一台新电脑;

村里的网络设施差,他,亲自上阵,重新做了整合,把村里面的网速从原来30兆提高到了200兆;

为了不影响村里的日常工作,他,把村里懒散的信息员给换了;

……

一桩桩,一件件,凡事对村民有益的事情,朱宝霆都撸起袖子加油干,扶贫干部的一颗初心在实际的帮扶行动中显得格外耀眼。

他,以不悔的干劲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新来的这个书记说话有逻辑性,做事有条理,乡亲们都很信任他。”那重村的村民李钊说。

  朱宝霆(左一)督促黄立新家改造厨房,劝说他积极参加公益岗的工作。

忙碌的七月,让那重村村民的幸福感如骄阳一般火热真挚。那重村村民也喜欢上了这位驻村书记,村民会主动跟他聊天,当面向他反映问题。

驻村时,妻子来村里看他,忙于工作,匆忙与妻子见一面,便让妻子回去了;

2019年,瘫痪失能父亲离世前一个月,他无暇回家尽孝;

2020年春节,为了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来不及陪伴新出生的孩子,每每想到这些,朱宝霆都感到非常自责,但他却无悔。

“我无法做到像黄文秀同志那般优秀,但我绝不当逃兵!”朱宝霆坚定地说。

产业发展是良方

朱宝霆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得到村民的认可,成为村民信得过的人之后,找准脱贫良方,发展村集体经济再次成为朱宝霆心中时刻琢磨的大事情。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

经过深思熟虑的考虑,朱宝霆把脱贫致富的方向瞄准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当地有种植水果的传统,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发展果园经济成为壮大那重村集体经济的精准良方。

为了那重村村民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幸福小康的好日子,做事有干劲的朱宝霆便开始走乡入户,了解周边产业的发展情况,一次次上门听取村民的意见。在朱宝霆的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想法,如何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朱宝霆一直思索的问题。

李修乾,那重村村民,家中四口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2012年底,李修乾被查出来得了白血病,为了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钱,还欠了几万块钱的外债,因病致贫让原本幸福的家陷入了困境。想起今后全家人的生活,李修乾连连叹气,也是没了主意。

经过治疗后,李修乾决定养鸭子,但是苦于缺乏资金,开始只是小打小闹养了几百只鸭,没能扩大养殖规模成了李修乾心病。

在了解到李修乾家的情况后,朱宝霆多次去广西农商行那桐支行协调,帮助李修乾拿到小额信贷的贷款。有了小额信贷资金,李修乾的鸭场做大了起来。

图为疫情产业补助发放核验现场,在李修乾家的养鸭场内,目前已养殖了2500只鸭子。

今年李修乾家的鸭场存栏达到了2500只,看着活泼的鸭子,李修乾不仅干劲满满,还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养殖经。

“我的鸭场每天不是播放音乐就是播放新闻,不仅能给自己解闷,鸭子在听到声音后还改变了胆小的特性,刺激了鸭子多活动多进食,从而长得更加肥壮。”说起鸭子,李修乾嘴角上扬,挂满了幸福的微笑。

李修乾户通过养殖鸭子有效地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养鸭方为李修乾户拔掉了“穷根子”。

短短两、三年,李修乾把贫困户的帽子摘了,家里欠下的外债清了,腰包鼓了;李修乾由昔日的贫困户变身为村里有名的养殖代表。

在那重村像李修乾这样的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的人数达到8人。据了解,那重村的产业带来的经济收益达到31.5万元。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那重村的扶贫产业仅是隆安县众多乡村依靠扶贫产业走上脱贫之路的代表,隆安县结合自身地域优势,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截至目前,像朱宝霆这样的驻村干部在隆安县共有347名驻村干部;在决战决胜之年,攻坚拔寨冲刺之时,他们扑下身沉下去同群众一起干,坚持走稳走好“最后一公里”脱贫路。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