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减贫故事|致富路上“小牛角”变“主角”

发布时间:2020-07-31 13:54:01 | 来源:今日中国 | 作者:李媛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朗县,主角,花青素含量,地理标志产品,大棚辣椒

朗县地处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西南部,雅鲁藏布江穿境而过。这里全年气候平均11.4度,日照2400-2600小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孕育了特有的辣椒品种“小牛角”,其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都远远高于其它品种。


朗县地处高原河谷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孕育了特有的辣椒品种“小牛角”。

朗县辣椒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在2016年之前,以家庭为主的种植模式只能自给自足。随着朗县辣椒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逐步被发现,朗县辣椒种植模式也向规范化和规模化转变。如今,“小牛角”成为朗县田间和大棚里的主角,也成为朗县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2018年,朗县辣椒通过国家评审,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新发现

今年28岁的阿旺旦增是朗县洞嘎镇滚村村民,从他记事开始,家里就一直种“小牛角”。在果蔬并不丰富的过去,富含维生素的辣椒既是水果也是蔬菜。

“这里地处高原河谷地带,常年没有高寒天气,适宜种植作物。村民们一般会在田里种植青稞、苹果、核桃等,但苹果需要3至5年才能挂果,核桃需要8到10年才能收获。为了增加土地的使用率,村民们会采取果间套种的方式,在苹果树或核桃树下种植辣椒。”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次央介绍说。

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使朗县辣椒产业提质增效。

在种植过程中,人们发现辣椒上会出现黑斑。起初农技人员担心是病虫害,于是就拿到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每百克辣椒花青素含量达5.56毫克、维生素C含量达226毫克,远远高于其他辣椒品种。这一发现让朗县辣椒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

“下一步我们会根据朗县辣椒花青素含量高的特点进行深加工,提炼花青素,进一步提高辣椒的附加值。”次央介绍说。

新思路

阿旺旦增家现有4个大棚和5亩露天田种植辣椒,“大棚的产量和收益远远高于露天田”。“大棚里的辣椒能够长6个月,反季节销售可以卖到30元/斤。露天田的辣椒只能卖个应季价格,一斤5元左右。”阿旺说。

 

▲ 朗县辣椒“小牛角”。

次央也为农户算了笔收益帐:大棚辣椒从12月份种植到转年2月挂果,挂果时间6至8个月,可以收4茬,平均亩产量2000-2500斤,收入可达7500元以上。这个收益远远高于之前村民们种植青稞等作物。

2016年,朗县将辣椒种植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整村推进。刚开始村民们对大规模种植辣椒心存疑虑,担心收成和销路。于是县政府退出了“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进行集约化管理。村民们把土地交给村集体进行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村民依靠劳动参与种植。

“过去为了追求产量,村民们种辣椒使用化肥。从2016年开始,我们开始推广农家肥和有机肥。今年共调运1291吨有机肥用于辣椒种植堆肥,此外每年县政府注入500万元辣椒产业资金,引导老百姓种植绿色健康更高品质的辣椒,从而卖出更好的价格。”次央说。

 

朗县县委书记扎西向农户询问辣椒种植、收益情况。

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模式不但确保了产业收益,还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现在,阿旺旦增家7亩辣椒地种植靠他妻子一人就能搞定,他在县城打工,每年家庭收入超过10万元。阿旺盘算着今年把5亩露天田也盖上大棚,争取更大的收益。

2020年,朗县辣椒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预计实现产量6000吨、产值2400万元,带动1570户群众实现户均增收1.22万元。

新希望

2018年,朗县辣椒通过国家评审,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朗县也有了“西藏辣椒之乡”的美誉。

辣椒产业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朗县村民们的发展积极性,现在全县有三家农牧民成立合作组织,其中一家还拿到了SC认证,可以直接为大型商超供货。与此同时,朗县政府招商引资,与企业合作,提高产品工业化程度,增加产品附加值。目前,朗县辣椒已研发出了辣椒佐料、辣椒酱、火锅底料、豆瓣酱等特色产品,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好的销路。为了逐步培养村民们的商品意识,朗县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们利用网络平台,通过直播等方式扩大产品知名度。

如今,为更好地促进朗县辣椒产业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林芝市朗县辣椒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30年)》已经出台,明确了辣椒产业发展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为辣椒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根据规划,朗县正在积极申报更大规模的朗县工厂化育苗基地项目,同时强化辣椒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链条机制,让朗县辣椒行销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朗县县委书记扎西说,他们对未来的产业发展有更长远的谋划。


-END-


记者:李 媛

制作:胡玉霞

编审:卢茹彩

监制:张 娟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