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精准发力 石柱县“万企帮万村”托底扶贫

发布时间:2020-06-17 09:32:41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石柱县,万企帮,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扶贫模式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6月15日,骄阳似火,万物添绿。走进石柱县三河镇辣椒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一棵棵辣椒缀满枝头,长势喜人。

发展辣椒产业利用的“农户+基地+合作社+公司”模式,是石柱县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大胆尝试,也见证了石柱县实现85个贫困村、17229户、62391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创新模式,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

石柱县六塘乡山坪村脱贫户张庭树自2015年起开始种辣椒。他说:“当时种辣椒全凭感觉,长了虫就买药乱打,辣椒产量质量都不好。一年忙下来,6亩地只收入几千块钱。”

2017年,张庭树加入了石柱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成为“万企帮万村”利益连接户。他说:“种辣椒有技术员指导,种子化肥农药统一采购,病虫统防统治,种植过程中遇到难题还能求助专家。承包的165亩地现在一年赚十七八万不成问题。”

在“万企帮万村”行动中,石柱县探索创新“1+4”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即出台《关于推广资产收益模式促进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共同发展的实施意见》,配套了股权收益扶贫、基金收益扶贫、信贷收益扶贫、旅游收益扶贫等4个实施方案。

按照此扶贫模式,该县组织83家民营企业、92家专业合作社共175家经营主体结对帮扶了85个贫困村、7873户贫困户、35418名贫困人口,解决了贫困户不了解市场所需、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基地建设困难、无优质产品供给、企业用工荒等问题,促进了民企健康发展。

“造血”扶贫,引领精准帮扶新风向

2019年9月,在县工商联的带动下,在县城创业的李晓红决定回家乡投资创业,积极融入“万企帮万村”,带动乡邻脱贫致富。

在悦崃镇和悦来村的帮助下,李晓红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流转了86个农户的150亩撂荒地,分别种上脆红李、土豆、西瓜等。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对土地入股的村民每亩每年按照300元的标准进行固定分红,在产生经济效益时还有效益分红,五年后固定分红标准还将提高。在与入股农户完善好利益联结机制的同时,该公司还在当地招收季节性务工人员,带领村民共筑致富路。从公司成立至今,支付务工人员的工资已近10万元。

“我们在这里干活,每天100元工资,既可以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也方便照顾家里……”时近中午,悦来村石坪组年过花甲的袁光财、唐兴梅夫妇扛着锄头收工回家时,为自己一大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感到欣喜。

调整结构,迈出乡村振兴新步伐

深耕传统产业发展之外,石柱县调整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引进陶然居、劲力酒店、陈田螺和土家碉楼等县内外餐饮企业的“对口帮扶”,让中益乡华溪村先锋组偏岩坝9户农户开起了农家乐。

在中益乡华溪村探索建立了“1+1+N”(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个公司、N个合作经营项目)市场主体架构,先后组建了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中药材种植和销售、中蜂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业务。企业年底按比例给村集体及村民分红,实现了“资金变股金”和“农民变股民”。

2019年,华溪村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12.3万元,全村427户农户可分得红利共计14.08万元。

“现在的华溪村,道路畅了,庭院美了,村庄靓了,游客多了,村民的笑容更灿烂了。”村支部书记王祥生说。

尽管全县已经脱贫摘帽,但大家依然精神十足、干劲不减。2019年石柱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6.5%。建成网货加工中心18个,实现电商交易额28.1亿元、增长56.9%;新增外贸企业9家,累计达到89家,莼菜直接出口额500万美元;实现“康养经济”增加值77.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9%。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