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佳木斯的脱贫“助力”

发布时间:2020-05-29 09:52:0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何山、闫睿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助力,土草房,村民,工作队,新建村

新华社哈尔滨5月28日电 题:黑龙江佳木斯的脱贫“助力”

新华社记者何山、闫睿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合力,谋划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探索走出一条既强村又富民的脱贫新路。

资源变资产 旧村换新颜

低矮的土草房、泥泞的羊肠路,3年前,驻村第一书记于泽滨初到佳木斯富锦市洪洲村时,看到的是如此景象。有村民说,当时出门,总觉得有些灰头土脸。

改变,从村容村貌开始——于泽滨和洪洲村党支部书记李平芹的思路不谋而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帮助村民修缮住房,在新修的水泥路两旁架路灯、种花草。

距离洪洲村不远处,就是4A级景区富锦国家湿地公园。“一合计,不如借势发展配套旅游。”于泽滨说,很快,村里建起山水农家院、大棚采摘园。

2018年,洪洲村挂牌成立了富锦市首家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入股村民宫喜民说,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开着私家车到村里游玩、消费。

李平芹说,合作社每年拿出集体资产收益70%给股东分红。一年下来,有的入股村民能分红近2万元。

通过盘活村里资源,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洪洲村按下奔小康的“快进键”,从昔日贫困村向“山水田园新村”跨越。

精准强产业 壮大村集体

在佳木斯汤原县新建村,驻村第一书记柳力新正在“超期服役”。几年间,村民跟他越发熟络,而他也从起初心有压力到不舍离去,决心“扶上马,再送一程”。

38栋木耳棚、50栋育秧棚,还有不断扩充的暖棚……驻村工作队为给村里留下立村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帮助村里壮大木耳产业,干得风生水起。

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马英说,发展木耳产业初期,贫困户不敢接手,工作队支招由村干部和党员领衔经营,与贫困户结对子。这几年,工作队又帮村里发展育秧棚,不仅节约水电成本,还提升了秧苗品质。

“我们常年驻村,就是想方设法多出力。”柳力新说。

马英说,工作队还经常带着他和村干部外出学习,自己干事的劲头越来越足。

从欠外债,到现在村集体有百万元收入,精准发展产业让新建村“腰包鼓起来”。发展为民,村里每年还拿出扶贫产业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村级扶贫基金,解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

重拾精气神 奔向好生活

今年37岁的洪洲村村民宫学申,前些年照顾患病父亲,家中欠下不少外债。重压下,他对什么都没兴趣。

于泽滨和李平芹见状,隔三岔五就去宫学申家中,帮他干活、与他谈心。看他稍有起色,便乘势为他联系贷款、种植水稻。如今,宫学申种水稻,一年纯收入七八万元,还被村里授予“致富大咖”称号。“他的这种转变,对村民们都是一种激励。”于泽滨说。

在驻桦南县东柞村第一书记孙志强看来,村民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焦虑少了,笑容多了。回忆初见村民韩忠宝时,孙志强说,那时的老韩家中压力大,整个人蔫蔫的。

孙志强和村党支部书记郑桩琢磨帮老韩研究些致富门路,决定让老韩申请贫困户小额贷款养牛。“我们时常给他打气。几年间,老韩家的牛从3头养到5头。”孙志强说。

5月初,孙志强带着驻村工作队又为每户脱贫户送去30只鸡雏,帮助他们再巩固。脱贫户们说,看到了增收的新希望,咱们还得努力往前奔。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