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万人“一步跨千年”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背靠悬崖峭壁、房搭河谷山腰、出行靠滑溜索……这是5月13日记者在威宁自治县海拉镇牛栏江岸,目睹群众过去的生活绝境。
让人高兴的是,赶上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这些不宜人居的“溜索村”已经人去屋空,群众纷纷搬到了威宁城郊安置点。
溜索村的搬迁,是全省各地贫困群众奔向新生活的生动缩影。“十三五”期间,贵州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946个,累计建成住房45.39万套。
2019年,全省上下紧扣目标任务真抓实干,层层签订责任状,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和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办公厅予以督查激励。
精准施策“三部曲”
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73%的面积为喀斯特岩溶地貌,贵州是全国唯一无平原支撑的省份,有3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搬迁任务占全国总量的六分之一。
大山,是孕育生命的摇篮,但也牵绊了人们前进的步伐。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难题,何以破题?
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炮”,并立下军令状:在“十三五”时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实施总规模188万人。
摸着石头过河,贵州创造性地探索出“六个坚持”搬迁路径,踏实做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即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举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搬迁后续问题接踵而至,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制定“五个三”策略,为搬迁群众的生计和后续发展保驾护航,即盘活“三块土地”,统筹“三大问题”,衔接“三类保障”,建设“三个场所”,探索“三个机制”。
稳得住,怎样能致富?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孕育而出,这是继“六个坚持”“五个三”政策的再丰富、再升华、再发展。
精准施策“三部曲”,构成了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系统工程的完整政策体系,走出了贵州特色搬迁路。
引路干部“三接力”
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很多群众有心结、顾虑多。
在动员搬迁时耐心讲解打消群众顾虑,在社区管理上帮助群众改变习惯融入新生活,在后续发展中协助群众自力更生,全省各地党员干部纷纷为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接力奋斗。
32岁的海拉镇花果村村委副主任刘述参,土生土长的花果村大石头组人。沟壑交错、山崖险峻、土地贫瘠……成为当地第一个中专生的他也不禁感慨:“小时候以为生活就这样了,有能力走出大山的人太少。”
为了动员搬迁,刘述参白天开群众会,夜晚入户走访,深夜过溜索是常有的事。党群连心,鱼水之情,3个月的时间,大石头组全部完成搬迁。
出山!向贫困道别!
在惠水县濛江街道新民社区,搬迁户罗应和凭借多年部队生活和在外创业经历,迅速适应新环境后,当选新民社区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群众脱贫,他绞尽脑汁,为群众奔波探路。
“基层工作开展不易,基层干部更是尝尽酸甜苦辣。”罗应和常常以牛自喻。开办技能培训班、引进公司提供就业……这头“牛”的苦心经营得到了回音:新民社区自2016年搬迁入住以来,2810人找到了工作岗位、户均实现2人以上就业、有580人买上了小汽车,搬迁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扎根!为后续打算!
为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黔西南州把开展主题教育与决战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组建1200余人的公共服务队伍、1280余人的就业指导员队伍、790余人的文化服务员队伍、870余人的社会治理员队伍、550余人的党建指导员队伍的“五员队伍”,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幸福生活“三级跳”
挪穷窝、迁新居、拔穷根,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美好蓝图早已绘制,幸福生活正在贵州大地铺展开来。
11岁女孩朱余从小有个舞蹈梦,可惜老家赫章县双坪乡五里村,没有舞蹈老师,甚至每天上学往返都要花3个小时,她的舞蹈梦迟迟没有发芽。
自搬迁到赫章县银山社区后,朱余报名加入了“四点半学校”,老师知晓她的梦想后,专门联系了舞蹈培训机构为其进行免费培训。
如今,朱余便成了赫章县的舞蹈小明星,还经常参与送文化下乡等公益活动,舞蹈之梦开了花。
家庭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在孕育无数个“来自大山的梦想”,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易地搬迁决不能一搬了之。劳动技能不足,没有合适的岗位,找不到工作怎么生存下来?这让威宁自治县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户刘高敏担心起来。
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动员刘高敏参加社区举办的就业培训班,刘高敏夫妻俩就在小区农贸市场内开了间包子店,如今店铺生意越来越好,一年有10多万元的收入,还买了一辆新车。
靠双手打拼出来的幸福生活,让不少搬迁户拔了穷根。
苗绣、蜡染、竹编……一间间富含民族特色的文化扶贫车间在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起,许多从小练就“指尖技艺”的搬迁群众在车间内大放光彩,远销国内外的民族工艺品让她们提升了自我价值感。
“告别三宝搬进城,我们都是新市民;党的政策真正好,一步变成城头人。”在晴隆县三宝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妹戚托小镇,几乎每天夜晚都会响起这样的民谣,大伙围在一起唱歌跳舞,欢度着今天的美好生活。
精准施策“三部曲”、引路干部“三接力”、幸福生活“三级跳”,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贵州188万搬迁群众开启了幸福生活的新篇章,正朝着小康生活阔步向前。(记者 刘蓝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