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党和政府领导力:中国减贫成功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0-05-25 08:49:59 | 来源:今日中国 | 作者:谭卫平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中国,扶贫,脱贫,农村,人口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中国的减贫方案立足国情,是经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是中国减贫经验的重要内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今年1月,墨西哥前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成功使数十亿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发展成就极大鼓舞着发展中国家。在他看来,新中国7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德索萨、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德米特里•诺维科夫等外国领导人也对中国减贫表达了赞赏。

恒大集团结对帮扶贵州省大方县,通过易地搬迁等措施助力当地脱贫。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扶贫事业的发展,都对加强贫困治理、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作过深邃思考和系统阐述,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开发道路。 

1955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共同富裕”思想,并在1957年明确了具体目标——在几年内,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此后,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两代领导集体不断丰富和强化扶贫开发理论和具体举措。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习近平亲自部署与督战,并于2013年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连续6年新年首次国内考察看扶贫,连续6年在扶贫日期间作出重要指示或主持重大活动,连续6年召开7次脱贫攻坚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形成了从中央到基层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组织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发展特色产业成为各地脱贫的重要途径。南宁隆安通过种植火龙果带动脱贫。‍

1986年,中国成立专门扶贫机构,即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定贫困标准、划定贫困片区、认定贫困县,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1993年,该机构改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即国务院扶贫办。省(区、直辖市)、市、县等各级政府成立了相应机构,将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程,根据国家扶贫开发计划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计划。 

中国的经验表明,扶贫开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推进,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7年),旨在为解决农村普遍的绝对贫困提供基本条件,扶贫战略呈现为救济式扶贫,重点对边远落后地区、因灾致贫人口和战争伤残人口实施生活救济。中国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和鼓励农业技术进步来制定减贫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善了国内农村的饥饿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大规模建立全国普惠性教育体系和医疗体系,通过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发展合作医疗制度、执行社区五保制度和农村特困人口救济政策等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文盲率,提高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并改善了人口的健康状况。

发展乡村电子商务成为带动脱贫抓手。图为山西万荣高村乡召开电子商务培训会,贫困户代表等100余人参加培训。‍

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2年),一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农村经济体制变革推动减贫,有效缓解了农村贫困。1982年“三西农业建设计划”(甘肃河西地区、定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农业建设扶贫工程,共涉及47个县(市、区),1992年扩大到57个)拉开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扶贫开发的序幕。二是扶贫开发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以发展种养业为重点,扶持到村到户;国家明确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建立东西扶贫协作机制。到2000年,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在中西部地区确定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施整村推进减贫战略。2007年,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国进入扶贫开发政策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的“两轮驱动”阶段。《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确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012年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新时期呈现新特征。建立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以及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一是扶贫新目标确定,“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二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三是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治理格局;四是坚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五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为贫困人口贫困村建档立卡,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六是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培育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脱贫攻坚要做的“加试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政府的主导推动下,中国一定能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作者:谭卫平博士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