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赣州整体脱贫摘帽 他们怎么做到的

发布时间:2020-05-19 09:02:4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温居林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革命老区,赣州,脱贫摘帽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绷紧弦加把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赣州市委、市政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集中力量攻克“贫困堡垒”,加快产业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奋力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脱贫攻坚示范区。2020年4月26日,赣州市脱贫攻坚捷报传来: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赣南革命老区实现了整体脱贫。

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赣州减贫192.0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71%降至0.37%,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摘帽,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最大规模的人口脱贫。

聚力产业就业扶贫,实现稳定可持续脱贫

初夏时节,赣县区江口镇河埠村蔬菜产业基地里大棚整齐划一,茄子、辣椒、卷心菜等各种应季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的贫困户陈贻英说:“这几年,在村合作社的带领下,我们种菜免费领苗子学技术,还包销售,更安心了。”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河埠村把富硒蔬菜作为产业扶贫的首位,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全村45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赣州市紧盯“把产业扶贫落实到贫困村、贫困人口,重点发展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引导贫困户或直接发展、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因地制宜发展蔬菜、脐橙、油茶、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光伏等特色产业。全市产业扶贫累计覆盖带动了26.95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占全市贫困人口的91.48%。

“原本计划外出务工,帮扶干部告诉我在这里熟练工每月能拿4500多元,跟在沿海城市务工收入差不多。”位于上犹工业园区的晨光稀土公司车间内,43岁的脱贫户蔡晨云在操作台上紧张忙碌着。他说,以前住在大山深处的安和乡车田村,那里群山环绕、道路不通、广种薄收。现在,他搬出大山,住进县城梦想家园安置点,上下班有公交车接送,平时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近年来,赣州将就业扶贫列为脱贫攻坚十大项目之一,推进就业扶贫精准化、常态化,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就业扶贫资金10.8亿元,帮助38.7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原有的有劳动能力的55.96万名贫困人口,已实现就业49.99万人,就业率89.32%。其中,县外转移就业26.79万人。

市就业局局长李俊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人社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以赴稳定就业基本盘,切实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要求各个非贫困村新开发2个、贫困村新开发4个扶贫公益性岗位,新安置1.03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稳定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过去和现在找学校都容易,过去捡最破的房子找,如今捡最新的找。”在宁都县,老表的一番朴实话语道出了宁都教育设施的变迁。近年来,宁都县完成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28所,新建农村学校校舍1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农村学校8所,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1000余名,有效改善了农村教育教学条件。2016年以来,全县资助贫困学生166897人次、1.35亿元。

“两不愁三保障”直接关系脱贫攻坚质量。赣州市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和安全饮水反复“回头看”“过筛子”,集中力量攻坚、见底清零整改,打通高质量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全市发放资助资金5.3亿元,资助贫困学生67.5万人次,其中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0万人次。共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682名,对全市2082名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采用送教上门的方式,帮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

赣州稳固完善城乡贫困人口“四道医疗保障线”兜底保障机制,持续落实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已实现应保尽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保障制度覆盖。

全市农村“四类对象”危房改造任务2696户、全市一般困难户危房改造任务共3187户,已全部竣工;全市共摸排新增危险住房2160户,已全部完成改造。

全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等24个项目,年度水利扶贫投资5.73亿元。在去年“秋冬巩固”攻势中排查出的371户饮水安全无保障户,已全部整改到位。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赣州市以兜底保障托起40余万名城乡贫困群众幸福底线。2019年,全市有16.42万户32.96万人纳入低保,投入救助资金12.18亿元。

凝聚攻坚强大合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我今年84岁了,带着失聪的小儿子一起生活。这两年来,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我建起了新房,发放了补助,村里还安排了扶贫专岗,自己养鸡鸭还有农技员上门提供技术指导。去年,我家成功脱贫了。”崇义县铅厂镇稳下村村民刘兰秀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说起自己的故事。

近年来,赣州市各地创新方式手段,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讲述一批脱贫故事、宣传一批脱贫典型、诠释一系列扶贫政策、征集一批脱贫意见建议,让村内的致富带头人、成功脱贫户等登台开讲,传递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正能量,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创业、勇于致富。 

全市3468个行政村均选派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167个深度贫困村实现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民营企业挂点帮扶全覆盖。扶贫干部扎根基层、迎难而上,用坚实的双脚丈量着红土地脱贫攻坚的每一步。

脱贫攻坚,人人参与。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牵头,42个部委、5个单位对口支援赣南,实行定点帮扶。121名优秀干部派驻赣南,针对脱贫攻坚薄弱环节给予特殊扶持。全市有896家企业(商会)与1134个村结对帮扶,共实施项目2518个,投入资金10.46亿元,受帮扶贫困人口23.96万人。

如何确保脱贫户稳定长效脱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很关键。赣州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以产业就业为核心,以扶志扶智为重点,以政策兜底为保障,建立和完善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全市脱贫成效高质量、可持续。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课题研究,提前进行政策设计,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