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给物, 不如给一门好技术

发布时间:2020-04-29 09:47:32 |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孙海玲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职教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采访成林和西尕拉毛的时候,她们正在县政府食堂的厨房里准备当天的晚饭。我们的到访并没有打乱她们的阵脚,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一会,醋溜番瓜、葱爆羊肉、蒜蓉油麦菜等几个家常菜便端上了饭桌。

“你们尝尝,我们做的饭菜怎么样?味道咸淡怎么样?还合口味吗?顺便再给我们提提意见!”西尕拉毛一边笑盈盈地端菜,一边招呼着我们,邀请我们尝一下她们的手艺再走。

20岁的西尕拉毛性格直爽,外向开朗,红扑扑的脸颊上有一双大眼睛,小学上到四年级时,因为一次意外导致头部受伤,从此就辍学了。她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和她聊天中知道,这个藏族小姑娘心中藏着梦,她很想继续留在学校,用知识改变世代贫困的面貌。

2018年,西尕拉毛重续了“上学梦”。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招生的时候,她主动报名,参加厨师专业培训,结业后,顺利来到县政府食堂工作。如今,每月有3500元的工资,得益于易地搬迁项目,还有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让她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西尕拉毛说,和她一起毕业的好多人都找到了工作,有的还开起了餐馆,当上了老板。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浇灌,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尊敬。

横跨长江和黄河源头地区的曲麻莱县属于纯牧业县,这里产业结构单一,除了放牧,贫困群众普遍缺乏其他的技能,随着精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鉴于此,曲麻莱县深谋远虑,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政府引导和服务,加快培养一批“学技术、懂技术、用技术”的职业农牧民。于是,曲麻莱县农牧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应运而生,这不仅为全县的贫困户子女提供了一个“管吃管住”的培训基地,也为更多有梦想的农牧民搭建了一个平台。

靠别人“输血”富一阵子,靠自己“造血”富一辈子,给钱给物不如教会一门技术。培训中心请来内地知名培训师给学员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技能培训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烹饪、汽修、理发、民族舞蹈、藏族手工艺品、藏族婚礼司仪等技能的免费培训。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麻多乡扎日加村的仁青才仁,清瘦的脸庞,黝黑的皮肤,学习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已有三年时间的他,做起手工艺品来格外认真仔细。他说,要做好一条藏式腰带需要两个星期,一条腰带能卖上千元。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巴干乡的更乔,这个22岁的藏族青年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他对装修非常感兴趣,平时业务能力强,会说普通话,成了这个班上的班长。他的梦想是学成以后自己创业,为更多藏区群众装饰出温暖的家。

有了本事不受穷,学门技术奔小康。有了各类各层次的人才当“师傅”,曲麻莱县群众干劲也更足了,致富有底了。目前,曲麻莱县已退出贫困,摘掉“贫困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教扶贫变“输血”为“造血”,不仅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这一紧迫任务,还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帮一把,扶一把,自己好好干一把!”把这句话放在西尕拉毛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和她接触的几个小时里,她身上总是有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感染着我们,大大的眼睛里总是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她说:“我的老师成林一直在努力着,作为徒弟我就更应该努力,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