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里 扶到心上(一线行走)

发布时间:2020-03-17 09:16:49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闵 浩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贫困户,群众,庄村,养殖基地,大毛

扶贫就是个真心换真心的过程。群众不满意,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浮于表面,没有扶到群众心坎上

自2016年起,我来到连云港市赣榆区赣马镇大毛庄村帮扶。第一次入户调研,就碰了一鼻子灰。“天天来问,问再多,家里的穷气也赶不走。”贫困户老张抱怨道。

原来,老张身患重疾,干不了体力活,老伴又因心脏病常年服药,家里就靠几亩地营生。和他细聊后,我们认识到,仅靠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点米面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如果干部只是走马观花送温暖,送再多东西也是杯水车薪。

于是,我决定将全村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一遍。看到问题,就随手记下,现场能解决的,就组织各涉及单位商讨办法;需要上报的,做好台账,及时反馈。

按照相关政策,我立即给老张落实了帮扶方案。村里其他贫困户见状,纷纷找到我倾诉。“大病致贫、缺少劳动力、致富没门路……”老百姓提的要求,不管能否满足,我都先一一记下,并给他们耐心解答。

慢慢地,我发现要解决每家每户的难题,必须要对症下药,而群众普遍反映的“村里没有扶贫产业”这类问题,也需做好规划,因地制宜。

我将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召集起来,让大家各抒己见,有村干部建议大毛庄村搞稻田养殖,引起热议。“稻田里养龙虾没有技术,担不起赔啊。”“再说我们也没钱投资,还是种地划算。”群众众口难调,村干部们也是眉头紧锁。

面对质疑,我没有当众表态,而是多方筹措10万元帮扶资金建起稻虾养殖基地,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每年参与分红。群众有顾虑,那就让党员带头试。没有技术,我一边组织贫困户外出学习,一边请技术员全程指导。

几番努力后,群众看到了我的诚意,6户贫困户主动加入。40多名贫困群众来到稻虾养殖合作社务工,当年即实现脱贫。

看到有人先期脱贫致富,原来观望的村民坐不住了,也紧跟着入社。如今大毛庄村稻虾养殖基地已经发展到212亩,33户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达到20万元。

“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真干事的干部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驻村第一书记杨涌告诉我,扶贫就是个真心换真心的过程。群众不满意,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浮于表面,没有扶到群众心坎上。

我们常说,与群众打交道要接地气,基层工作尤其如此,如果只是眼睛往上看、腰板往前挺,很容易感动自己却感动不了群众。只有脚下常沾泥土,心间常念百姓,时常俯下身子、坐上同一条凳子,才能去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脱贫工作做细做实。

(作者为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