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全面总结了脱贫攻坚的成就,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指明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方向。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历史性进步,8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2019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260.95亿元,连续4年保持每年200亿元增量,地方各级财政也切实加大了扶贫投入力度。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引导有助于脱贫的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等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在中央财政等各部门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排查出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贫困人口有520多万人,目前已解决500万人。
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截至2019年11月20日,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由29万人减少到2.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学生人数已由15万减少至0.6万。832个贫困县均实现每县有一家公立医院的目标,99%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有卫生院和卫生室。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负担明显减轻。全国4类重点对象危房已全部纳入2019年中央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和补助资金范围,在2019年底前全部开工,并将在2020年全部竣工。
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划时代事件。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一直难以摆脱的贫困阴影,将在当代中国人手中彻底消除。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对中国和世界具有重大意义。
克服疫情影响,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冲击经济社会发展,也对脱贫攻坚进程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战胜疫情,顺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易地搬迁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和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做好对因疫致贫返贫人口的帮扶,及时落实好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确保他们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点和焦点。彻底解决最后的贫困问题,不让一个人掉队,需要有超常措施和超常作为。为了啃下这些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中央对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挂牌督战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统筹各类资源,强化支持帮扶,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确保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近期,人社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加大就业扶贫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贫困劳动力作为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优先保障对象,做好人员组织、交通运输、安全防疫等工作,实现“点对点、一站式”集中运送到岗,同时开发一批防疫相关临时性公益岗位,对受疫情影响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发表《关于做好2020年产业扶贫工作的意见》,要求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养业发展,加强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深入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发展,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强化产业扶贫科技和人才支撑。
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关键项目。截至目前,“十三五”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有930万贫困人口乔迁新居,92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今后一段时间的任务是如何使搬迁群众在稳定脱贫的基础上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若干政策措施》,出台25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在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时对搬迁任务重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在分配教育领域相关资金时,对搬迁任务重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
严把贫困退出关。按照脱贫攻坚要求,2020年,全部深度贫困人口都应脱贫,贫困县和贫困村也应全部“摘帽”。贫困退出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项工作。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如期完成贫困退出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了退出标准和程序。在贫困退出阶段,既不能降低标准,蒙混过关,也不能随意拔高,吊高胃口,避免陷入“福利陷阱”,产生“悬崖效应”,防止留下后遗症。这就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严格遵守贫困退出程序,从民主评议、驻村工作队核查、贫困户认可到全村公示,从省市核查到国家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以便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力度加大,许多贫困县和贫困村陆续摘帽。脱贫攻坚目标绝大部分已经实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扶贫工作的终结。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尽管已经越过贫困线,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远非富裕,甚至还存在返贫的可能。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摘帽的贫困县和贫困村仍然相对落后。为了推动全国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国家要继续帮扶这些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障。脱贫攻坚愈到最后关头,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就愈加显现。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280多万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通过反对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击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基层负担减轻,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一大批优秀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锻炼成长,保证了脱贫攻坚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尽管面临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内的种种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实现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