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抗疫春耕两不误 推进复工促增收

发布时间:2020-02-25 10:18:02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周仕兴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春耕,返岗,疫情防控,贫困户,光明日报

疫情需防控,春光不等人。2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全区各地发动组织广大群众不误农时抓春耕生产,有序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和农产品产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基础支撑。

早春的八桂大地,处处艳阳高照,沉寂许久的乡村忙碌起来了,不少农户戴着口罩上山下田,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百色市田林县百乐乡地处黔桂两省区交界,是距离县城近百公里的偏远乡镇。放眼该乡板干村田野,刚翻整好的一垄垄地透着泥土的芳香。“种蔗有补贴,大伙热情高”,正在扩种春植蔗的贫困户李昌东告诉记者,“我护理好往年的10亩,今年再扩种3亩,这一项收入有望超过3万元,脱贫摘帽没问题。”

百乐乡居住着壮、汉、瑶3个世居民族,脱贫任务艰巨。“去年,我们在百乐、板干等5个村发展糖料蔗种植,276户种蔗5000亩,产量达2万多吨。”百乐乡党委书记潘基毅介绍,今年继续加大糖料蔗种植扶持力度,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将扩种春植蔗900亩以上,糖料蔗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脱贫的主要产业之一。

人勤春来早,脱贫在前方。百香果种植是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龙洪村的扶贫支柱产业之一。连日来,当地20多个贫困户抓住当春时节,对基地400多亩百香果进行剪枝、除草管护,他们戴着口罩,相互间隔两三米,低头不语却配合默契。

“每天开工前都会给大家发放口罩,务工人员都是本村的贫困户。”管理员覃列告诉记者,农户除了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50元左右的收入,还通过流转土地给基地获得数千元租金,平均下来每户年收入约2万多元。

像这样的基地,巴马共有12个,已成为贫困山区脱贫的一个支点。针对因疫情防控不能出远门务工的贫困户,县里出台相关政策,拿出520个公益性岗位,安置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东兰县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群众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干活,避免人员集聚,及时开展田间管理。该县确保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运输畅通,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及时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

“为便利农机购置补贴办理,各市县农机部门通过微信、短信、公告等方式,引导农民采取网上远程办理,鼓励农民使用‘广西农机补贴手机App’开展掌上补贴申请,有效保障农民申请购机补贴渠道畅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农机中心主任韦周凡告诉记者,疫情减轻后,各地将第一时间启用农机购置补贴“一站式”服务模式,保证农机购置补贴与疫情防控工作两不误。

在做好农业春耕生产的同时,广西各地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南宁市印发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措施,出台了多项有温度的服务举措,有序推动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目前,南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的有460家,复工率45.8%,返岗职工人数达6.5万人。

钦州市因地制宜科学设置“五道关”:一是把好源头筛选关。来自疫情严重、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原则上暂不返岗,降低病毒输入风险。二是把好入口甄别关。企业建立返岗职工“花名册”,实行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排查风险。三是把好压实责任关。对返岗员工逐一建档立卡、精准管控,企业员工要签订疫情防控个人承诺书。四是把好过程监管关。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到食、住、行、工全程监管。五是把好应急处置关。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控制传染源、斩断传播链。

为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城返岗,广西人社部门加强线上招聘,主动与用工企业对接,动态收集各地用工信息,组织企业和农民工提前开展线上对接,引导农民工达成就业意向、明确返岗时间后再安全有序出行。目前共举办网络招聘会111场,336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3万个。通过点对点专列、包车等方式组织农民工有序返岗。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