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曲村:一名女干部的扶贫梦

发布时间:2019-12-27 09:35:20 | 来源:青海日报 | 作者:洪玉杰 张浩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扶贫工作,女干部,物资救助

本报记者 洪玉杰 张浩

11月,海拔54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当曲村,前些日子的积雪还没有消融,又盖上了厚厚一层。

早晨9时,匆忙吃完早饭的群措快步走出村党员活动室,准备再次入户核实脱贫攻坚最后的数据,宽檐棉布帽,厚厚的口罩几乎遮住了整张脸。这样能避免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灼伤皮肤、避免鼻腔因长时间接触干燥的空气而皴裂流血。

“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消除贫困是心之向往,群众脱贫是情之所起。”回想起自己被派任当曲村驻村干部的两年时光,群措用这样的字眼形容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特殊情怀,这也是她目睹当曲村民贫瘠现状之后,心里暗暗许下的深切愿望!

群措是治多县财政局副局长,驻村的第一天,她给自己买了一本厚厚的记事本,组织驻村工作组反复研读中央、省州县各级部门和领导对于精准扶贫的措施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扶贫工作做好,首要的就是要在思想上形成一整套的扶贫思路,才能带领当曲村向前发展。”

“趴”在当曲村的每个贫困户家,“精准识别”工作细致而繁琐,但却是驻村工作的必修课,带着感情去驻村,彼此之间的情感才会更加融洽。“以前进村入户做调研,一到中午都要回到村委会吃饭,现在不一样了,群众很热情,不吃饭不让走,驻村的日子又快又踏实。”群措说。

70后的群措起初对于当曲村的帮扶也是倾向于“物资救助”,但是很快发现,这种“输血式”的帮扶对于改变当曲村的民情、村情并未起到大的作用,甚至是“杯水车薪”。由于当曲村的贫困面广,致贫原因复杂,以一己之物力改观当曲村之贫瘠,实属不易,收效也是微乎其微。

在连续开展“物资救助”之后,群措及时总结了帮扶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开始转变以往的“问候式”的帮扶救助为“嵌入式”“主导式”的帮扶。提出了“兴办实体”“畜牧业转型升级”“产业扶持”“思想引导”等一整套的帮扶思路,确定了帮扶工作的实施步骤、计划方案、工作方向、目标任务,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帮穷、帮困、帮思路。”当曲村属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生态管护员实现“一户一岗”全覆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按照划区轮牧、合理载畜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做好医疗保险、牲畜保险、饮水安全等一系列为民实事……这一切一一记录在了群措的笔记本里,也传递给了每一个当曲村贫困户的心里。

脱贫攻坚需要“扶”,更要自力更生。面对从贫瘠走向希望,从落后走向前列的当曲村,即将面对“脱贫摘帽”、全面“清零”的“大考”,像群措一样的驻村干部所做的一切早已无法用单纯的数字去量化,他们的辛勤付出,融化在当曲村各项事业正风生水起,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在渐渐提高,幸福指数也逐年递增的一点一滴里了。

在群措驻村的房间里有一张粗略的当曲村地图,每每休息,她经常半倚着桌子,久久注视。因为在她的心里,不止一次地期盼当曲村每家每户都能摆脱贫困,走向致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