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浩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河南省淮滨县罗营村位于淮河岸畔,历史上曾饱经淮河洪涝肆虐。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全村733户3376人不断发扬淮河儿女“摇橹击棹、不屈不挠”的精神,全村实现了“脱胎换骨式”蜕变,成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近日,记者在罗营村看到通村通组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房屋整齐有序、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而在过去,罗营村却是十年九淹的“名村”,全村耕地面积仅1762亩,人均不足6分地,且土地贫瘠,村集体一穷二白;交通闭塞,出行十分困难。“那时吃粮靠救济,交公粮寥寥无几,竟不够每年返过来的统销粮。”老支部书记罗国才告诉记者。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罗营村牢固树立以党建引领高质量脱贫攻坚工作理念,围绕脱贫工作大局。在2018年换届时,选择了一批年轻化、有知识的党员干部强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我们党支部的平均年龄比原来减少了15岁,平均年龄在42岁,党性比较强,有创业经验,能带动我们全村发展产业。”河南省公安厅驻罗营村第一书记袁国斌说。
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集体壮大的主要途径。如今,在新一届村委的带领下,罗营村形成了君子林服装代加工厂、博辉灯具厂、蚕桑产业、茶产业、红薯种植、猫抓草、元胡中草药种植和牛、羊、鸡、鹅特色养殖业等产业。
全村已发展茶园500亩,给村民能带来200万元的收入;猫爪草亩产可实现收益6000元,仅此一项,每年为罗营村村民增加收入240万元;新建蚕桑育苗、育种基地80亩,有计划地带动贫困户种桑养蚕;村里还建了一个专门的产业扶贫发展基地,里面有服装加工、灯饰加工和蚕桑制品加工三个车间,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门口就业。
罗营村在确保广大乡村群众稳定脱贫同时,积极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活动,深入挖掘“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少年”等各类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典型榜样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和带动群众,形成向善向好的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