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才详解中国特色精准扶贫道路

发布时间:2019-11-29 20:00: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沈秋 | 责任编辑:孙芳

关键词:中国特色,精准扶贫,建档立卡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沈秋)11月28日,2019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举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光才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光才在大会上做主旨发言

王光才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近几年来,中国人民在扶贫实践中积极探索、顽强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精准扶贫道路。他具体从“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方面予以介绍。

王光才指出,中国开展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扶持谁”的问题基本解决。“根据中国国情,将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变价的2300元人民币确定为扶贫标准,每年根据物价指数等进行调整,同时要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他表示,中国的扶贫标准是一个综合考虑收入和支出的多维标准,符合中国的国情。关于如何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王光才介绍:“我们按照‘一看粮,二看房,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强不强,五看有没有人躺在床’的通俗办法。2014年,全国组织80多万人逐村逐户开展贫困识别,共识别出12.8万个贫困村、2948万贫困户、8962万贫困人口,基本摸清了中国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等信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2015年以来,中国每年开展动态调整,贫困识别准确率不断提高。

王光才介绍,中国选派驻村帮扶干部,增强一线帮扶力量,“谁来扶”的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县级以上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向贫困村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实现全国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扶贫任务重的非贫困村也选派了驻村工作队。目前,全国在岗的驻村工作队24.8万个、第一书记20.6万人(含软弱涣散村)、驻村干部73万人,还有近200万乡镇扶贫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参与扶贫。目前已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大扶贫格局。

关于解决“怎么扶”的问题,王光才表示,中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建立项目库、精准选择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精准使用到户,各项帮扶举措扎实落地。实施产业扶贫,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特色手工业等,配套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组织就业扶贫,通过就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加强组织动员等方式,累计帮助近1000万贫困人口实现跨省就业;同时兴建扶贫车间,带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中国目前已完成870万贫困人口搬迁的任务。开展生态扶贫,全国累计选聘贫困生态护林员50万人,帮助贫困户增收。开展教育扶贫,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书费、免杂费、补助生活费)政策,控辍保学力度加大。开展健康扶贫。采取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大病专项救治、医疗救助等措施。此外,中国对733万户贫困户住房进行改造,解决160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将1800多万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如何退”也同样重要,王光才表示,中国严把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如何退”的问题基本解决。国家层面明确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标准和程序,主要衡量“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贫困退出后,攻坚期内保持政策不变。指导各地制定脱贫滚动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科学合理有序退出。国家每年组织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考核成绩排名靠后的省区负责同志进行约谈。组织开展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扶贫资金分配结果、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全部公告公示,严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违纪违规问题明显减少。

王光才表示,经过中国党和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2019年中国预计有1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据悉,2019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由中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乌干达农业、牧业和渔业部主办;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非洲联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支持。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