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说的扶贫真心话

发布时间:2019-11-11 09:46:55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周楠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扶贫干部,扶贫日记,扶贫事业

“连男干部都快熬不住了”

  ▲邓文慧(左一)帮贫困户收蜂蜜。

时间:2017年5月27日

端午节前一天,在沩山乡政府食堂就餐。两个乡干部,一男一女,加我,三人聊了起来。

男干部说:怎么办?我老婆讲,日子过不下去了,干脆各过各的,两个崽,一人带一个算哒!

我听着,无语,心明,苦笑。毕竟在乡镇待过多年,基层工作的情况和基层干部的心态,我是懂的。但在外界,有多少人能懂,那我也不知道了。

女干部转过头来,对我说:从去年7月份到现在,从来没有休过节假日和周末,回家就像住旅店。

男干部接着说:快熬不住了!

我安慰他们再坚持。

20年前,我也是乡镇干部,待遇低,条件艰苦,过节加班是常有之事,乡镇似家,家似客。20年过去,该多关心关心基层干部了。

时间:2017年9月4日

来沩山后,习惯回城时顺便买点菜、带点水。上周五,我照旧去镇上买菜。走到有几个南瓜的菜摊时,摊主不在。旁边一个女摊主主动吆喝:“你买南瓜?你到对面那里去买咯。”她是我们沩水源村高平文的老婆王凤春。

我正想打听一下她家的近况,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王凤春大声向对面女摊主说:“喂!他是我家恩人呢,卖南瓜给他优惠点。”女摊主笑着答应,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转身回来,我又买了王凤春的两个丝瓜,几个茄子。末了,她还送了我一把小菜,说是自己家种的,放心吃,满脸笑呵呵的。

高平文和王凤春都是苦命人,也是文盲,他们家我是去过几次的。5月底,乡村两级按程序拟将高平文一家列入新增贫困户进行帮扶,我们到他家现场核实。了解到这对夫妻的艰辛经历,我还拿了100元给他们的儿子作为儿童节礼物。7月初,政府将高平文一家纳为易地搬迁户,我开车带他去看房,办理入住手续。入住后,我和村干部一起上门贺喜,他们一家人很是开心。

偶遇王凤春卖菜,既是意外,亦是惊喜,表明这一家子的生活在政府的帮扶下正在走向正轨。

几天来,我一直心里纳闷着:我怎么就成了她家的“恩人”了?我只是尽了扶贫干部的责任而已,没给什么特殊照顾,称我为“恩人”,受之有愧。

时间:2017年10月1日

去年底,两位来自市直单位的大姐,作为帮扶责任人分别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同时“问诊把脉,开准药方”,确保精准帮扶,可谓煞费苦心。

贫困户老卢,下有两个小孩,上有一个老父,靠老卢外出打点零工,生活颇为窘迫。帮扶责任人建议他老婆在家养群土鸡,长成后,他们负责来收购。

另一个贫困户老方家日子过得也十分困难。帮扶责任人鼓励他们靠山吃山,发展养殖。

上半年,两位帮扶人每次来访,都会询问这两户的土鸡喂养情况,见一群活蹦乱跳的鸡长势挺好,他们也很高兴。上周,他们又来到沩水源村开展中秋节慰问。除了给慰问金,他们再次承诺,收购他们养的土鸡,会发动亲朋好友都来认购。

两位大姐走访完后,分别问土鸡数量和价格,表示由农户说了算。老卢说是20只,40块钱一斤。老方也是20只,但要45块钱一斤。双方约定就按这个报价收购,请驻村工作队负责落实。

周一,驻村工作队请熟悉他们两家的村干部进一步核实数量及拿货时间,以备周末带回长沙。

结果情况有变,老方说要50块一斤了,老卢说要45块一斤了,还说没这个价格不卖,令人哭笑不得。

村干部了解情况后,上门做工作,教育他们不要把好心帮扶当成了“唐僧肉”,他们最终同意还是按最初约定的价格和数量卖。经过村干部做思想工作,因为羞恶之心,两家贫困户转变了思想,也因有了更多物质和精神的获得感而开心。我相信帮扶双方都是愉快的。

——湖南省宁乡市沩水源村第一书记邓文慧

<  1  2  3  4  5  6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