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心、俯下身,致富路上再出发——记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委书记王效力

发布时间:2019-11-08 09:38:54 | 来源:陕西日报 | 作者:赵波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王效力,黄土沟壑区,阶段学生,梯田,宽幅

9月23日,刚开完会的榆林市横山区委书记王效力一刻也没停歇,前往波罗镇沙沟村调研。

“今年收成咋样?饮水、住房有没有问题?”在贫困群众思伍山家里,王效力与思伍山拉起了家常。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现在看病、住房都不再是问题,自来水也吃上了。”思伍山高兴地说。随后,他又皱起眉头指了指远处:“不知道山那边的工厂会不会影响我们用水。”

“召集相关部门,我们到厂子看一看。”王效力对随行人员说。

实地考察排除问题后,王效力要求工厂严格履行环保责任,环保部门和乡镇加强监管,绝不能出现影响老百姓用水吃水的问题。

“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是我们的硬任务,必须把工作做实做细。老百姓有顾虑,干部就要有担当,吃透症结、精准解决,绝不能有半点含糊。”在沙沟村的现场会上,王效力对镇村干部说。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王效力为班长的横山党政班子,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作为首要任务,采取党建引领、脱贫统揽、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投入保障、创新驱动、社会互动、群众参与八大举措,动员全区上下积极投身这场民生战役。为解决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三大民生难题”,王效力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全区主导推进了“解三难”工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费用全免,建立大病救助基金,出台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财政补助组合政策。

经过几年来的攻坚克难,横山区顺利完成95个贫困村15177户47204人脱贫任务,全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5%降至0.66%。

选准产业,做强基础,致富奔小康就会有门路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产业要先行。选准了产业,就要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基础条件改善好,让老百姓摆脱‘靠天吃饭’的困扰,不能让百姓再受‘肩挑背驮、牛耕犁耙’的苦。”如何让老百姓稳定增收,王效力一直在调研、思考、谋划、布局。

无定河以南的黄土沟壑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1.3%。横山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一区域。在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脱贫的实践中,王效力带领全区干部坚持把扶贫产业融入区域主导产业,用优势特色产业引领扶贫产业,形成了长短结合、种植养殖配套、多渠道增收的产业体系。

据了解,横山南部黄土沟壑区耕地多为坡旱地,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老百姓劳作投入产出不平衡。全区脱贫“摘帽”后,王效力带着农业、水利、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南部镇村开展蹲点调研。针对实际情况,横山区确立了实施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宽幅梯田的产业强基“一号”工程。

“党岔镇北庄村有1500亩土地,往年种香谷米、杂粮时,2个月才能完成播种,现在有了宽幅梯田,用旋耕机作业,10天就能全部种完。”党岔镇党委书记吴科邑说。

“我们算过账,原来山地种中药材远志,一亩收入是2万元。现在种在宽幅梯田上,一年能多收入1万多元。村里人都抢着种哩!”高镇冯家峁村第一书记刘鑫告诉记者。

目前,横山累计建成宽幅梯田20万亩,可让380个村组3.5万户20万人受益。

形成完整产业链,脱贫的大门才会敞开

“生产、加工、销售、利益分配,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任何一个环节打不通,都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所以我们需要和企业商讨有效的模式,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提高产业的实效性。”王效力在充分调研后表示。

“区上的羊肉加工公司跟我们签了合同,在市场价基础上提高10%收购羊,而且是上门收购。以后再也不用为卖不出去羊发愁了。”吴东峁村贫困群众李振堂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横山区结合村集体实际和产业发展规划,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线上+线下”等模式,培育扶持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贫困户参股经营等方式,发挥带贫益贫作用,让老百姓稳定增收。

近年来,横山区强化品牌保护、品牌包装、品牌营销,建立农特产品品控溯源体系,依托农高会等平台,着力让横山“好产品”成为老百姓致富“主渠道”。目前,该区已引导区内10家企业及合作社与中国华能集团签订300多万元的农产品购销合同,省级帮扶单位与贫困户签订30.3万元的农产品购销合同。

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感情真扶贫

“王书记,我们家今年挣了5万多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党岔镇李家坪村贫困群众乔增强高兴地拉着王效力的手说。

乔增强患有肢体残疾,妻子智力残疾,儿子在外打工。为了解决乔增强的困难,王效力一有时间就来看望他,帮其改造危房、谋划产业发展……

“王书记跟自家人一样,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乔增强说。

在王效力的指导下,横山区分10个战区,57名包乡镇领导到镇进村指导工作。脱贫“摘帽”后,为了确保帮扶关系不变、帮扶力量不减,横山优化调整95名第一书记和190名驻村工作队队员继续做好帮扶工作,同时创建了基层党建工作“五级提醒”法。

“生活习惯了吧?”“贫困户的羊舍、草棚建得咋样了?”……9月23日,王效力在石窑则村调研,向该村第一书记赵彦胜不停地询问着,并嘱咐他一定要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感情真扶贫。

“请王书记放心,羊舍、草棚我已经安排好了,今年群众的收入肯定能超过预期。”赵彦胜信心满满地告诉自己的“老熟人”。(本报记者 赵波)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