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行走黄河":半个月穿越5省区 全程记录"上游故事"

发布时间:2019-11-08 08:55:56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源头,黄河水,角百灵,棕颈雪雀

采集黄河水、寻访黄河情、触摸黄河心。

由人民日报、人民网编辑记者组成的“2019行走黄河”采访组近日跟黄河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采访组从黄河源头出发,顺流而下,途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5省区,走黄河,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用手中的笔和镜头向网友讲述了众多“黄河故事”。

青海站

10月17日,“2019行走黄河——人民日报大型融媒体报道”在海拔4600多米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河源头正式启动。在黄河源头,采访组成员俯身采集清冽的黄河之水,以水为证,一路向东,开启为期一个多月的“黄河之行”。

专访青海省省长刘宁:担好“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

今年,党中央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纳入重大国家战略。对此,青海省省长刘宁表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青海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使命。青海黄河流域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干流长度占黄河总长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总流量的49.4%,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我们必须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找对方向、找准定位、找到作为,切实承担好源头责任、干流责任,举全省之力维护好母亲河健康,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行走印记:

基层来了"水专家"

“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水利队伍人员普遍缺员,一些县连水利部门都没有,像黄河源头地区的果洛州,水利部门就一个技术人员。”“今年7月,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我们‘订单’培养的40名学生已经回到玉树藏族自治州工作,玉树基层水利部门人员情况得到较大改观。”谈及黄河青海段水资源保护基层技术人员情况,青海省水利厅厅长张世丰亦忧亦喜。

从牧民到生态管护员,他们更爱黄河源了

  桑俄夫妻俩在自家门口的合影。“行走黄河”采访组 季觉苏摄

牛头碑脚下,有一间生态管护员管理站。管护员桑俄的家,距离管理站4公里。他从2014年就开始做生态管护员,原先的七八十只牛都交给周边的亲戚代养了。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摩托车巡视草场湖区,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他说,每月1800元的固定收入,加上亲戚家寄养的那些牛群收入,一年能有4万元收入。他就是担心摩托车有时会出故障,要花钱修。

拉加镇,黄河边上解难题

  黄河边的拉加镇。“行走黄河”采访组 李泓冰摄

拉加镇距离牛头碑四百多公里,黄河水从源头至此,已流经多个县镇,途经拉加镇,水质还算清澈。南果才让书记说,为了杜绝生活生产用水排污入河,拉加镇修了三个污水处理厂,一个已经启用,两个在建。

高原公路养护是个巨大难题。地质状况复杂,冻土层常常导致路面沉降,时常发生泥石流或者塌方事故,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更有安全隐患。

黄河源区的它们,现在不怕人

  牧民的马群与野生动物混杂而处。“行走黄河”采访组顾问 龙仁青

走进黄河源区,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野生动物随时便撞入眼帘:一头迈着绅士的步子昂首走过的藏野驴、一群悠闲自得低头觅食的藏羚羊,也看到一只角百灵、三两只棕颈雪雀,它们是这里的“土著”留鸟,就像这里的牧民一样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偶尔,还看到一些没有飞往越冬地而留在这里的候鸟——一只在湖边的浅水中闲庭信步的海鸥,抑或是一对形影不离的赤麻鸭夫妇。

  青海掠影,牛头碑附近拍摄。“行走黄河”采访组 李前磊摄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