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扎进鸡窝里”,一位浙大教授的“致富经”

发布时间:2019-10-31 10:33:33 | 来源:央视网 | 作者:陈欣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尹兆正,乌骨鸡,致富经

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欣):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提起浙江大学的“鸡倌儿”教授,可以说是无人不知。人们甚至用一句顺口溜去形容他:“一头扎进鸡窝里,一心扑在鸡身上。”

这位“鸡倌儿”教授,就是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教授尹兆正。

2013年起,根据教育部滇西定点扶贫工作总体部署,浙江大学定点扶贫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尹兆正作为畜禽养殖专家也在那时来到景东,任务就是带动景东百姓精准脱贫奔小康。

乌骨鸡成了“金凤凰”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中部,普洱市最北端,全县贫困人口面广、量大,13个乡镇中有7个是贫困乡镇,其中有4个是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当地贫困人口多为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分布在哀牢山、无量山周边的山区、半山区、边远高寒山区、干旱缺水地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居住环境相对恶劣,处于整体贫困状态。

在景东,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主要生计之一就是养殖乌骨鸡。

景东无量山乌骨鸡是“云南六大名鸡”之一,因生长周期长,成本低、肉质佳、口感好、生态健康而出名,早在2010年就被列入《中国国家禽畜遗传资源名录》。

然而,在尹兆正来之前,这里的鸡产蛋率低、苗鸡成活率低,缺乏系统选育,哪怕守着“金凤凰”,村民们也没能富起来。

彼时,尹兆正因多年从事地方鸡育种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早已是远近闻名的“鸡司令”。一到景东,他没有进会议室,直接进了养鸡场,挨家挨户查看鸡舍和鸡种。

说是鸡舍,其实就是贫困户们在门前屋后自搭的原始鸡窝,又窄又矮,有的干脆建在柴禾堆下、羊圈里。每到一处,尹兆正甚至要俯下身子、趴在地上才能观察鸡只体质和生长情况。

生长环境不佳,鸡苗也好不到哪去。尹兆正进到贫困户家里,爬上土炕伸手一抓,土法炕道式保温培育的苗鸡不是病恹恹的,就是湿漉漉的,体质差,成活率自然低。

尹兆正感到很心痛,“浙江一些经选育后的乌骨鸡品种一只母鸡年产蛋可达100只以上,而景东乌骨鸡一只种鸡每年产蛋只有60只左右,有的甚至只能生产40来只,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景东乌骨鸡苗鸡的生产成本,当务之急便是要开展种质提纯和提高。”

经过调研考察,尹兆正和他的团队决定,景东乌骨鸡产业化,必须搞良种选育,科学养殖。

搞科学养殖,就得让村民摒弃原有的养殖传统,不仅要改变思维,还要增加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尹兆正先从几家龙头企业入手,指导当地建设种鸡场,结合市场需要开展种鸡不同羽色整理分群,进行性能测定和持续选育;同时,他还针对企业和养殖大户进行了从种鸡选育、人工授精、机器孵化、育雏脱温到商品鸡养殖、销售等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

在他的指导下,景东建起了一个个大型种鸡场;机械、立体的笼养模式逐渐形成;不同羽色和性能的高产种群建立了起来;种鸡繁殖性能和鸡只饲养成活率更是显著提升。

几年下来,景东乌骨鸡现代规模种鸡场生产的优质种苗和商品鸡在市场上成了抢手货。2018年景东乌骨鸡出栏438.8万只,比浙大定点扶贫前的2012年末提高200%以上,实现产值3.65亿元,帮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9万户,带动脱贫人口6.5万人,乌骨鸡产业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乌骨鸡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凤凰”,帮村民们脱贫致富,这背后离不开尹兆正倾注的满腔心血。

浙大教授的致富“攻略”

从2013年开始,尹兆正每年都要在杭州和景东之间奔波十余趟。单程超过2600公里的路程,每一次他都是凌晨五点从杭州出发,先坐飞机到昆明,再转乘大巴,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下来,到达景东已是深夜。

一趟趟奔波中,尹兆正给乡亲们带来的,是每年至少两次开在养鸡场、农贸市场里的养鸡标准化培训课;是他动员浙大校友捐赠资金建起的景东乌骨鸡遗传资源保护场;是他与景东县农科局方面共同编写的《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综合技术规范》,村民只要照着攻略,就能规范饲养乌骨鸡。

不仅如此,尹兆正还在景东收起了徒弟。他想,哪怕自己不在景东,农户有了具体技术问题,就可以由徒弟教起来、帮到位,带动一批人。

“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攀上浙江大学这门‘高亲’”,尹兆正的徒弟、普红园乌骨鸡合作社负责人阿红军说,“遇到技术难题我们都会请教尹老师,之前哪敢想象自己与浙大专家有交集。”

在景东,尹兆正走到哪儿,都有村民拿出陈年佳酿感谢他。不同于刚来时,当地村民因为贫困而拿不出东西招待,这些年养鸡赚钱了,拿出的全是自家最好的东西。“尹兆正走进谁家,就马上有一种过大年的感觉。”

在景东县副县长石凤阳看来,尹兆正不仅为县里带来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还有务实奉献的精神品质,“他是我们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的导师,是精准扶贫的践行者,景东人民非常感谢他。”

在尹兆正看来,自己做的这些都不算什么,“提高科学养殖水平,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大学总要有一些特殊的担当,科技人员总要做一些别人不愿干的事,扶贫工作尤其如此。”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