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第24场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继续按今年发布会的主线“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进行。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我们着力在解决基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等方面持续发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在这个过程当中,各地踊跃探索,大胆实践,形成了很多可圈可点的亮点做法。今天我们把发布会开到广东,重点聚焦广东省和广州等基层综合医改的做法。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出席的嘉宾,他们是: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 庄宁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 段宇飞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马曙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区长 叶志良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人民政府县长 谭忠健
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人民政府市长 肖勇科
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 成 义
下面,首先请庄宁副司长介绍全国深化基层医改、保障群众健康相关情况。
2019-09-10 09:07:13
庄宁: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向长期关心、支持医改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工作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全国深化基层医改、保障群众健康相关的进展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把基层卫生改革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作为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将强基层始终作为深化医改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李克强总理多次主持研究部署深化医改重点工作,强调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务必让基层群众受益。孙春兰副总理多次深入调研和推动深化基层医改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基层医疗卫生作为重点领域优先发展,进一步织密筑牢城乡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网,进一步推进基层医疗服务工作。
2019-09-10 09:12:56
庄宁:
一是以服务可及为重点,实现基层“看得上病”。2012—2018年,中央财政投入900多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医院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二是以服务能力为重点,推动基层“看得好病”。2018年,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总数达到396.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达到130.5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7.1%和3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达到44.29亿人次。从2016年开始,招收培训“3+2”助理全科医生17450人,并有82877人获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进一步壮大了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同时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建设试点,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三是以医保提质增效为重点,保障群众“看得起病”。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健全,推进了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目前覆盖城乡居民人数超过13.5亿。2019年全国各级财政补助与个人缴费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520元和250元,总体筹资水平是2009年制度建立伊始的5.9倍。全民医保制度的建立健全,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了经济保障。四是以健康为中心,促进群众“少生病,晚得病”。坚持预防为主,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9年的69元,服务内容不断扩大,服务项目逐步丰富。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丰富签约内涵,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相融合的整合型服务。
2019-09-10 09:28:32
庄宁:
在基层综合改革方面,各地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深化县域综合医改,不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特别是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建立健全责权利明晰、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推进形成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整合、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其中广东省围绕调动基层服务积极性、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在基层落实“两个允许”,推进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予以保障,收入分配按照公益二类管理和运行,有效解决基层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等问题。广州市花都区围绕乡村振兴,强化村卫生室硬件、人才、信息化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模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资源下沉,筑牢农村网底,实现小病不出村,满足群众就近诊疗需求,探索出一条可借鉴、可推广的“村稳”改革路径。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基层医改,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建设。谢谢大家!
2019-09-10 09:29:08
主持人:
谢谢庄司长。下面有请段宇飞主任介绍广东省的基层医改经验。
2019-09-10 09:29:25
段宇飞: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近年来,广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医改决策部署,结合省情实际,以“县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为主线,以提升能力和激发活力为重点,蹄疾步稳、综合施策,有效推动基层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基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据初步统计,2019年上半年全省县域内住院率83.2%,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2019-09-10 09:29:47
段宇飞:
一、补短板攻弱项,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2017-2019年,各级财政投入500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全面补齐基层医疗软硬件短板。
一是加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实施全省190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将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县医院。在完成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推动10000家村卫生站公建标准化建设,至今年7月,已完成6772间村卫生站。同时,启动县级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为县人民医院配齐76种关键设备。
二是千方百计为基层引才育才。实施千医下百县、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千名大学生下基层等计划。为县级医院培养管理干部、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每年订单定向培养1400名大学生。规定城市三甲医院每年5%的中级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一年。实施基层卫生人才填洼计划,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管理和业务骨干人才。设立基层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省财政按每个岗位每年6万元安排补助。将村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村每年2万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岗位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开展组团式帮扶,由城市三甲医院派出医疗团队对口支援县级医院。
2019-09-10 09:31:42
段宇飞:
二、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一是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完善基层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将“两个允许”细化成“六个允许”,进一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二是推行灵活的人事管理政策。实行“县招县管镇用”,鼓励建立“人才池”制度,编制和人才可在全县统一调配和流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欠发达地区取得中级职称后连续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紧缺专业卫生技术人才,直接认定为副高级职称。推行基层卫生机构院长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赋予院长用人权、做事权、分配权。
2019-09-10 09:32:30
段宇飞:
三、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促进上下联、信息通
一是出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信息便民惠民“五个一”攻坚行动。二是推进省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完成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平台全面上线,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与56家县级医院实现了信息联接,年底前将覆盖到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省定贫困村。启动建设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三是推进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在基层应用。全省1438个贫困村用上了人工智能医生助手和医疗可穿戴设备,9月底将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四是利用大数据助推县域精准医改。初步建成广东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汇集广东近1亿常住人口的基础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精准分析县域居民就医流向、病种和费用等信息,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9-09-10 09:33:05
段宇飞:
四、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
因地制宜推进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在城市,主要推广深圳罗湖医疗集团经验;在农村,主要促进县镇村一体化建设。推动30家高水平建设医院和县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制订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同体建设等政策文件,逐步完善医保支付、服务价格等政策,建立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医联体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70个、县域医共体206个、专科联盟232个、远程医疗协作网78个。省部属医院牵头建成15个重大疾病和短缺医疗资源专科联盟。
2019-09-10 09:33:26
段宇飞:
五、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居民获得感
签约服务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个、履约一个、做实一个。实行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和差别化签约,制定各类人群不同类型服务包、签约服务费标准,满足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建设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开展为期六年的家庭医生团队“滚雪球”项目培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水平。
2019-09-10 09:33:43
段宇飞: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基层卫生健康服务活力,推动深化医改工作迈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2019-09-10 09:34:01
主持人:
谢谢段主任。下面请马曙副秘书长介绍广州市基层医改典型经验和做法。
2019-09-10 09:34:09
马曙:
各位领导、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
大家好!感谢国家和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广州医改的关心和支持!
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广州特色的改革路径,不断夯实分级诊疗的基础。2018年,全市基本公卫服务获省级绩效评估第一名;我市着力打造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花都探索基层医改新路径”入选2018《中国卫生》《健康报》“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榜单;广东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现场会、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现场会均在广州举行。
下面,我简要汇报广州市的做法。
2019-09-10 09:34:29
马曙:
下面,我简要汇报广州市的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着力维护基层机构公益性
在组织领导方面,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市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分管副市长统一分管医疗、医药、医保。先后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及配套方案》等系列文件,基层医改不断深入推进。在经费保障方面,全面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市、区两级政府先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2010-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对基层卫生机构投入共160多亿元。
二、健全医疗体系,完善运行机制,着力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
在体系建设方面,广州市制定实施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基本建成城区“15分钟医疗圈”和农村地区“30分钟医疗圈”。在运行机制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实行区招区管。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绩效工资总量不予限制等运行机制逐步落实,充分激发基层活力。
三、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方式,着力提高基层服务有效性
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广州市打造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和4个省级家医团队服务培训基地,成功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在优化服务方面,着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医保基金支持、完善家庭医生收入分配机制、强化全科—专科联动协作、将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资助保障范围等方面取得突破,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越来越好。
四、推动资源下沉,坚持三医联动,着力增强基层发展持续性
一方面,资源下沉促进分级诊疗。广州市11个区共组建医联体144个,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35个,全市52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均参与医联体。2018年,全市二级以上医院下派技术人员人次同比增长68.53%,另一方面,三医联动促进基层发展。
一是医保改革助力基层服务提升,提高基层普通门诊医疗费用基础结算标准,支持医联体建设,购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二是基层机构同步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取消医用耗材加成范围。
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新版国家基药目录,实现与大医院用药衔接。
2019-09-10 09:44:23
马曙:
下一步,广州市将按照国家和省里的部署要求,持续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奋力建设健康广州、打造卫生强市。谢谢大家!
2019-09-10 09:45:12
主持人:
谢谢马秘书长。下面请叶志良区长介绍广州市花都区基层医改典型经验和做法。
2019-09-10 09:45:37
叶志良:
各位领导,各位新闻媒体界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对于花都医改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近年来,花都区通过建机制、稳队伍、增活力,闯出了一条“区强、镇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新路子,开创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树形象的良好局面。近几年来医疗卫生工作的群众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区内就诊率达到90%。主要做法如下:
2019-09-10 09:45:57
叶志良:
一、实行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激发基层活力
2017年,花都区出台了卫生经费补偿和管理办法,明确自2018年起,基层医疗机构不再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补偿方式,设立收支差补助,实行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解决了基层活力不足的问题。2018年基层业务量和占比大幅提高,实现收支结余2226万元,其中60%用于增发医务人员绩效,40%用于医疗机构发展。
二、坚持村卫生站软硬件两手抓,筑牢农村医疗卫生网底
按每站不少于100平方米标准对全区196个村卫生站进行建设,全部设置诊室、处置室、保健室、消毒室、药房等功能区,并配备基本医疗设备和办公设施,实现硬件稳。以提升乡医待遇为重点,招聘和稳定乡医队伍,实现人才稳。由镇卫生院法人担任村站法人,并实行人员、业务、学习培训、绩效考核等统一管理,实现机制稳。乡村医生严格执行村卫生站规章制度,在看好病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生病,实现服务稳。
三、推进三级机构人才同步建设,锻造过硬人才队伍
通过推动村卫生站乡村医生入编、镇卫生院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区级医院外引内培高层次卫生人才、区内医师纵向流动,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卫生人才队伍。通过制度设计,实现了“区医镇用、镇医村用”,有效推进医疗服务同质化。
四、落实四类投入,发挥财政保障和引导作用
坚持分类投入,将医疗投入分为医联体、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站等四大类投入。十八大以来,花都区医疗投入每年增长率为28%,2018年达到12.2亿元,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撑。
五、实行五个统一,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以区属两家三甲医院为龙头,联合区内基层医疗机构,组建两家医疗集团。制定区卫健局与集团权责清单、集团负责人目标年薪、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2019-09-10 09:48:22
叶志良:
集团内实行理事会管理,以章程作为总纲,对机构、资产、业务、人事和医保资金实行五个统一管理。制定病种手册,落实三级机构功能定位。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公卫服务供给。区级医院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设立质控中心,统一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设立名医工作室、联合病房、资源共享中心,下沉和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积极落实广州市医保总额付费、结余留用政策,将集团打造成利益共同体。集团统一药品使用目录,积极参与广州市药品集团采购平台采购,推进药学协作,增加慢病药品在基层的可及性,引导患者基层首诊。借助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信息通”。
谢谢大家!
2019-09-10 09:49:06
主持人:
谢谢叶区长。下面请谭忠健县长介绍阳江市阳西县基层医改典型经验和做法。
2019-09-10 09:49:22
谭忠健:
阳西县是广东省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敢于打破行业壁垒,以“提质量、降费用、强基层、保健康”为目标构建紧密型医共体,逐渐形成了五个“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一、高位推动,党政统筹一盘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共体改革,县委书记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和县医管委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担任阳西总医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医保支付方式试点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跨部门配套改革政策。全县上下一心,把医共体建设作为全县重点改革工作硬任务,攻坚克难,稳步推进。
2019-09-10 09:49:50
谭忠健:
二、融合资源,运营管理一盘棋
统筹激活各级医疗资源,进一步激发医疗系统内生动力。通过横向整合3间县级医院,纵向联合8间镇卫生院组建了阳西总医院,做到人员、业务、药械、财务、信息和医保支付管理“六统一”。将村卫生站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县镇、镇村医疗资源高度融合。
2019-09-10 09:51:05
谭忠健:
三、破除壁垒,机制建设一盘棋
推进行业改革,建立健全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设立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推广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打破管办壁垒;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实行编制备案制,打破身份壁垒;实行“统招统管统用”,打破人才使用壁垒;推行院长目标绩效年薪制,取消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打破薪酬壁垒。
2019-09-10 09:51:24
谭忠健:
四、错位发展,医疗规划一盘棋
县级医院着重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大病诊疗救治能力。创建星级镇卫生院,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着力提升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建立乡村医生养老退出机制,稳步夯实村级医疗服务网底。
2019-09-10 09:51:40
谭忠健:
五、上下联动,诊疗服务一盘棋
积极探索更加便捷的诊疗体系。一是以病种管理为导向,引导分类收治。制定了医共体双向转诊病种管理规范和双向转诊机制。二是以家庭签约服务为抓手,引导分类管理。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三融合”工作为突破口,鼓励县级专科医师加入基层全科医生团队。三是以医保支付为杠杆,引导合理就医。实施“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医保支付模式,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四是以信息建设为平台,引导智慧医疗。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上联省市下通镇村,实现智能化管理。
2019-09-10 09:51:56
谭忠健:
阳西医共体运行一年多,取得了“两降、两升、两增强”的改革成效。
一是医院运营成本和群众就医费用下降。2018年,全县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中耗材占比较改革前下降42.6%,人均门诊费用同比下降12.7%,人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0.1%。
二是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和医务人员待遇提升。2018年,全县镇卫生院门急诊量增长18.0%,住院量增长21.0%,医疗服务占比升到32.1%,人员经费支出占比升到45.3%。
三是分级诊疗制度成效和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截至今年6月,医共体内上转病人2459人次,下转病人4709人次。县域内住院率2019年第1季度77.7%,比2017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
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县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医共体建设这个“牛鼻子”,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服务为中心”,全力打造健康阳西!
谢谢大家!
2019-09-10 09:52:12
主持人:
谢谢谭县长。下面请肖勇科市长介绍清远市英德市基层医改典型经验和做法。
2019-09-10 09:52:28
肖勇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闻媒体界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英德市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一些情况。
自2011年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按照“县强、镇活、村稳”的思路,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三升一降一控制”的良好态势。一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英德市人民医院入围2018年全国县级医院综合竞争力排行榜150强。浛洸镇和东华镇中心卫生院在广东省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排名中分别位列第2名和第4名。二是医疗业务量显著提升。2018年基层门急诊人数和住院人数分别比改革前增长1.7倍和93.4%,基层门急诊人数占全市门急诊人数的67%,病人回流基层明显。2019年一季度县域内住院率达90.7%,比2015年提高6.9个百分点。三是医务人员收入持续提升。2018年基层医务人员人均年工资性收入达10.7万元,比改革前增加6.6万元。四是药品费用逐年下降。2018年基层药品费用比率为26%,比改革前下降14个百分点。五是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与改革前相比,2018年基层门诊次均费用下降28.5%,医药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满足群众“看得起病、用得起药”的就医需求。
我市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概括起来,就是“四强四优”。
2019-09-10 09:52:53
肖勇科:
一、强机制,优保障,激发内生动力。落实“两个允许”,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绩效管理”,即财政足额补助在编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全额工资、政策性亏损等。在绩效上,允许突破一类绩效总量按二类标准核定,允许医疗收入扣除成本后按规定提取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基层可自主制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同时,实行事业经费统筹调配,给予市卫健局3%的分配管理额度,累计统筹4400多万元扶持弱小医疗机构良性发展。
二、强队伍,优政策,凝聚人才力量。实行统一招聘、自主招聘,允许基层根据实际制定人事聘用方案。对高级职称及紧缺专业中级职称人员实行招聘免笔试,给予人才津贴和“安家费”。累计统一招聘1731人,自主招聘108人,其中紧缺人才76人。实行岗位津贴分类分档发放机制,将岗位津贴向边远地区、弱小机构、高级人才倾斜,最高岗位津贴达3000元/月。建立“编制池”,由卫健局在全市统筹调剂,实现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强信息,优资源,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数据互通和共享。组建4个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医共体和医学影像远程诊断中心,实施医共体内人员派遣制,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四、强基础,优环境,稳定村医队伍。投入2560万元完成行政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将村卫生站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及医保定点机构,每年减少的药品差价约230万元,为村医购买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约150万元费用均由财政补助,并将村卫生站的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省补助及村医奖惩挂钩,确保村医队伍稳定发展。
接下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谢谢大家!
2019-09-10 10:00:48
主持人:
谢谢肖市长。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
2019-09-10 10:01: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各位好!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庄司长,这次我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发布会选择了广东,广东在深化医改改革的经验里面是否可以说在其他省份有一些借鉴?是否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呢?谢谢!
2019-09-10 10:29:33
庄宁: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大家知道推进医改的总思路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基层健康服务上我们这几年也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我们有一些体会,推进基层医改,特别是为老百姓就近提供好健康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要有充足的活力、合格的人力、必须的能力。人力、能力、活力这“三力”方面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很多地方包括广东在内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首先硬件是基础;第二个方面人力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要有合格的人才,需要我们加强对人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政策的配套;第三方面服务能力是核心,这个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一个重要窗口;第四个方面,信息化带来的远程医疗、上下联动,特别是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2019-09-10 10:30:22
庄宁:
基于以上几个角度,为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健康生活的需要,各地都有很多好的尝试。广东省做出了非常大的尝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落实“两个允许”。总的来讲有四个方面:
一是高位推动,突破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基层医疗卫生的改革发展,提出把“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作为重要内容。同时从2014年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各个部门也积极配合,出台了系列改革文件,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把制约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改革的很多瓶颈性问题都做出了突破。
二是尊重规律,深化基层补偿机制改革。广东省提出的“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公益一类予以保障,收入分配按照公益二类管理和运行”的策略,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政府投入保公益,灵活管理增活力,有效平衡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关系,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特点和规律。同时我们在前端放权,后端加强激励和考核,引导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向公益性发展,向规范性发展,严格绩效考核,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公益性和规范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从而避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三是以人为核心,改革薪酬分配机制。暂不设立基层绩效工资总量,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保障编制总量内临聘人员经费,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向重点地区和重点岗位倾斜,向医疗服务体系薄弱环节和人力不足地区流动,建立了人力流动机制;
四是围绕健康,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广东省包括深圳罗湖、广州市花都区探索出了非常多值得大家关注的亮点,真正实现了上下流动,真正实现了医防结合,真正实现了医康护养融合。在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到广东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提供和协调卫生服务中的核心作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联合体建设、远程医疗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优化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卫生服务体系从制度、资源、组织、专业和服务等多个层面进行整合,更好的满足群众需求,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为全国提供了良好的样板和示范。谢谢大家!
2019-09-10 10:30:52
健康县域传媒: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56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名单,广东省34个试点县上榜。而在今年4月,广东省卫健委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城市三级医院和县域医共体连接。”请问段宇飞主任,能否介绍一下连接过程中,具体做了哪些事情以及这个模式的路径帮扶机制。谢谢
2019-09-10 13:13:15
段宇飞:
近年来,广东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分级诊疗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强基层,而基层强的关键是人才强。2017年,广东省出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政策文件。2017-2019年,各级财政先后投入了500亿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着手,启动了七大类18个项目。硬件建设今年基本收关,包括190家县级公立医院、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以及1万家村卫生站公建标准化建设。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通过加大投入比较容易实现硬件的配套设施。但当硬件项目完成后,全省将增加约4万张床位,按照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比(1:0.88)来计算,需要约3.5万卫生技术人员,短时间内如何保障运营,这就涉及到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为此,我们实施了“千医下百县”、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以及定岗定向培养等计划。今年4月份,我们又出台的文件明确通过发挥城市三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对于这一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举措。一是开展试点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前些年,我们主要推进县镇村一体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研究制定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文件,以求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目前,该文件已经省医改领导组会议审议,并将进一步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接下来,我们将在全省开展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二是实施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尤其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后的县级第二、三人民医院将是被帮扶的主体。从去年开始,我们实施了城市三甲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选择全省14家县域内住院率比较低的县级医院列入省委组织部“一对一帮扶计划”,就像我们之前开展的援藏援疆的组团式帮扶。今年,我们将帮扶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全省58个县(区)的县级医院。个别城市三甲医院是“一帮二”帮扶,一般是“一帮一”帮扶。目前,这个方案也已经提交了省政府审议。待审议通过后,我们将尽快组织实施。正如,国家卫健委马晓伟主任讲的,“分级诊疗实现之日,乃是医改成功之时”。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时,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广东卫生健康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筑牢卫生服务网底,使广东医改走在全国前列。谢谢!
2019-09-10 13:14:31
中国县域卫生:
自2011年以来,英德市稳步推进基层医改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请结合基层医改的工作体会,谈谈英德基层医改有哪些关键点是一定要做好的?
2019-09-10 13:15:53
肖勇科:
总结分析这几年我们英德开展医改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我体会最深的是,推进基层医改工作,重点要抓好硬件设施设备、人才队伍、服务能力、信息技术四个方面建设。
一要筑牢硬件设施设备这一基础。落实好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医疗投入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配齐医疗设备。
二要抓住人才队伍这一关键。通过建立保障机制、创新绩效工资制度、用活人才政策、建立津贴制度等,着力解决以往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人才难招难引难留等问题,为医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医疗队伍稳定发展。
三要把握强化服务能力这一核心。为了破解群众有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跑的局面,我市整合市镇医疗资源,建立医共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共享共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逐步取得群众的信任。
四要巩固信息技术这一支撑。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信息数据互通和共享,有效地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管理薄弱问题。
2019-09-10 13:20:47
主持人:
继续提问。
2019-09-10 13:21:07
广东广播电视台:
大家好!我是广东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请问一下广州市花都区的叶区长,刚才您说在我们工作中闯出了一条“区强、镇活、村稳”的新路子,请问花都在“区强”这方面做了哪些有效的探索呢?
2019-09-10 13:22:45
叶志良:
非常感谢媒体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花都区在基层医改方面已探索了十年,重点在解决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和看得起病上取得了突破。村稳是基础,镇活是重点,区强是关键。只有区强了才能有更多的资源下沉,才能把镇、村带动起来。如何推动区强,我们花都做了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财政的投入;二是加强人才支撑;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四是推进医联体的建设。
一是在加大财政投入。花都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把它当做最重要的民生事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加大投入。哪个地方的经费和财政资金都是偏紧的,关键要重视。党政领导重视了,钱就有了。十八大以来,我们逐年增加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2018年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达到了12.2亿。强大的财政投入,为全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特别是落实了公立医院的六大投入,让公立医院轻装上阵,为“区强”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是加强人才支撑。关键问题在人,段主任刚才也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医改工作要有优质的医务人员,如何把“区强”文章做好,引入更多优质的人才是关键。花都专门出台了“外引内培”的人才政策,“外引”就是出台了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制度,把各地我们需要的优秀人才引到花都来,在工资待遇、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而且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于重点人才的引进,除了区卫健局长和医院的院长与他们谈之外,我也会亲自出面交流沟通,让他们愉快地到花都来工作。“内培”就是根据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学科发展的需要,区财政及各部门给予充分的保障,让医生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包括柔性引进人才来教学培训等,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目前,花都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实现了人才支撑。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管理很重要,制度很关键。花都区委区政府对卫健局和各大医院充分信任、充分放权,在人事权、决策权等多方面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卫健局和各大医院可以放开手脚,结合实际做决策,推动改革创新。同时,完善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创新,注入活力,从管理和制度方面提升医院的效益。
四是推进医联体建设。以区属两家三甲医院牵头,组建两家紧密型医联体。以机构、资产、业务、人事和医保资金五统一管理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实现医联体内优质资源下沉,提高整体服务能力,打造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9-09-10 13:25:57
健康报:
段主任,您刚才谈到“强基层”方面,广东省实行“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对于这一块工作,您能否再详细介绍一下它的基本背景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2019-09-10 13:28:27
段宇飞:
2009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广东省积极实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 “收支两条线管理”等政策。这些政策对稳定基层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底子薄弱的基层机构起到了“兜底”的保障作用,但同时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概括起来,就是 “一僵、两低、一弱”。“一僵”指运行机制僵化,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自主权小,对收支分配等规定较为“僵硬”,往往缺乏动力和活力。“两低”指保障水平低和薪酬待遇低。一方面,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财政薄弱,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运转保障水平低;另一方面,基层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低,加上机制不活,导致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造成人才流失。“一弱”指基层服务能力弱。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低,导致病人流失和医务人员流失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2015年,我们对广东省深化医改前进道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归纳起来,就是基层弱。面对“一僵两低一弱”的情况,我们认为要把分级诊疗作为切入点,通过进一步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基层强的关键要有人才。而要吸引人才,就要有一个好的机制。如果仅仅只是把基层医疗机构改为公益二类管理,而政府的办医主体责任没有很好落实,就会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良性运行和发展。所以,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落实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充分体现政府的主体责任。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有活的机制才能把人才吸引回来。我们都知道,英国等国家的医疗体系就是由政府兜底的,有效地提高了公平性的问题,但这往往导致医护人员缺乏积极性,产生惰性,会带来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发现,广东也存在一些卫生院硬件措施建得很好,但医护人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实行“一类财政保障、二类绩效管理”,探索既体现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又充分调动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的体制机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基层机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与2016年相比,2018年全省基层机构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增加27.2%,本科以上学历医生总量增加39.8%。2019年上半年,全省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3839.4万,出院人次95.2万,分别较2018年增长了7.7%和5.1%。总之,当时省委省政府做出决策主要是基于以上考虑,最终目的就是强基层,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分级诊疗能够真正得到落实。谢谢!
2019-09-10 13:34:23
人民网健康:
大家好!我是人民网健康记者。我想提问一下马曙副秘书长,今天的人才成为现场的“高频次”,广州市在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请你谈谈广州的工作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2019-09-10 13:40:09
马曙:
谢谢你的问题。广州市非常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基层”,首先要强人才和强队伍。早期,我们主要抓了以全科医生为主的人才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加大培养力度。送出去,我们每年选出一批人才去国外进行培训。请进来,我们成立了6个中英合作全科医生服务培训示范基地,这个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这方面,我们较好地实现了国(境)内外资源整合和合作。近期,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又启动了中英双方合作为广州60位骨干学员开展两年的强化培训。除了市一级层面上,一些区如海珠、番禺区和香港联合医务集团也在开展相应的合作培养工作。除了加强培训和培养之外,我们还在基层人才综合激励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在人才评价、职称晋升、评奖评优、薪酬待遇等方面也是加大了对于基层的倾斜,比如我们在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以签约服务费用增量方式分配给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应该说这几年工作下来以后,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全科医生,在国家层面的各类评选、比赛里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海珠区的谭美红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家庭医生团队,等等。这些工作我们会继续做下去。谢谢大家!
2019-09-10 13:41:41
主持人: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2019-09-10 13:42:09
南方日报:
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在补短板方面,阳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做法?
2019-09-10 13:55:41
谭忠健:
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是建成医共体的关键,在补齐短板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如下三项措施和办法: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近3年来,我县已累计投入2.7亿元,用于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县镇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县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再投入2.9亿元,重点完成县第三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二期、县公共卫生医院、“星级”卫生院、村卫生站标准化和医共体信息化建设。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特聘专家等高端技术人才45人,开展医学新技术十余项,填补了多个医学学科的空白。下一步,我们将在每年投入600万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促进优质技术下沉。
三是建立专科联盟。目前,总医院已与珠三角等地区10多家三级医院建立专科联盟,有效带动了医学专科建设与发展,专科技术能力明显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扩大与“三甲”医院技术协作、精准引进高水平专科团队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医院重点专科服务能力。
谢谢!
2019-09-10 13:57:57
主持人:
谢谢各位记者、谢谢各位嘉宾。根据安排,我们今天会到花都区开展基层医改调研,各位记者如果希望继续交流,可以在调研过程中做进一步的沟通。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
2019-09-10 14: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