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防风沙 今朝制乐器 兰考“焦桐”长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9-09-10 16:03:40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作者:李忠峰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焦桐,兰考泡桐,致富路,民族乐器

本报电 (李忠峰)50多年前,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大量种植泡桐;半个世纪后,兰考泡桐成了当地百姓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据估算,今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河南兰考横卧黄河古道旁,上百年来受风沙、内涝、盐碱危害,给当地百姓带来难以忘却的伤痛。上世纪60年代,为防风治沙,焦裕禄在这里带领群众种下大量泡桐,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焦桐”。泡桐生长迅速,当地有“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之说。

上世纪80年代,一位上海乐器师傅偶然发现,泡桐板材适合做乐器的音板。长在兰考沙土中的泡桐,纹路清晰,音质奇佳,被誉为“会呼吸的木材”。这一发现,让不值钱的泡桐一下子身价倍增。

这位乐器师傅在堌阳镇徐场村找到了木匠代士永,此后,代士永成为乐器厂家的原材料供应商。深入接触后,代士永发现乐器成品售价不菲,决心独立办厂。1988年,他从上海、扬州高薪聘请了几位师傅,在兰考开办了第一家民族乐器厂,公司从小作坊起步,慢慢发展壮大。

许多打工的村民学会手艺后,自己开始办厂。十多年间,各类民族乐器的大小生产工厂遍地开花。目前,徐场村全村共有乐器厂82家、从业人员1200多人,年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12万多台(把),年产值达到1.2亿元。仅堌阳镇,就有民族乐器及配件企业187家,规模以上企业16家。

目前,用兰考泡桐制作的民族乐器产业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对这个“意外”形成的特色产业,兰考县政府从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扶持,进一步凸显特色。2017年以来,重点从信贷、工业用地、品牌扶持、科技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支持和激励。

兰考县民族乐器行业协会会长汤二法告诉我,全国95%的高档民族乐器的板材都采用兰考泡桐。目前,兰考县约有600多万棵泡桐树。为了源源不断地提供桐木资源,近年来兰考已流转土地1万亩种植优质泡桐。未来3年,还计划流转2万亩土地用来种植泡桐。

世世代代的庄稼户,放下镰刀,拨起琴弦;一棵树,成就一方产业,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棵棵泡桐正谱写出兰考新时期发展的美妙乐章。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