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金融扶贫架金桥,山乡盛开致富花

发布时间:2019-09-06 09:36:2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李家应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扶贫机制,扶贫模式,致富,扶贫政策,金融支持

“两年之前,我拿到了创业资金,今天贷款到期了,工作人员又来为我进行续贷,不但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还贴息,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实在是太好了!感觉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9月3日,当谈起创业的资金来源时,今年50岁的脱贫户施德才有感而发。

施德才是舒城县山七镇大河沿村人,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也没一技之长,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来,舒城县出台了支持贫困户创业的金融扶贫政策,舒城县农商银行山七支行的工作人员多次到他家中进行讲解,鼓励其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经过一次次的耐心宣讲终于使施德才重拾信心,他准备放手“大干一场”。

仅一周的时间贷款手续就办好,5万元的资金全部打到了施德才的卡上。于是,他利用自家的山场,建了养鸡场,经过两年的努力,养鸡场已存栏5000只,他也顺利实现脱贫。“我养的是土鸡,目前的市场价是一斤25元,一只鸡最高可以卖100元,净利润在40元左右。一年下来能赚20万元。”说起今年的养鸡的前景,德施才喜形于色。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期以来,资金缺乏是制约贫困群众脱贫的一个“瓶颈”。

近年来,舒城县大胆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政策定位,深入推进自我发展、合伙发展、合作发展、合营发展“一自三合”模式,小额信贷过去“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确保“贷得到”、“放得准”“用得好”“还得上”,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没钱发展”的问题。截至2019年6月底,全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向8600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6亿元。

立足特色资源,促进贫困户“造血”发展。

山七镇因地制宜推进油茶、茶叶、中药材、土鸡、水产特色种养业、豆制品加工、光伏、乡村旅游、电商等五大扶贫产业。坚持将扶贫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加大加大信贷扶贫力度,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难题。

“我家前年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小兰花茶叶,现在已经发展优质茶园200亩,同时利用茶园养土鸡800多只,今年仅春茶一季就收入6万多元,800只土鸡到10月份以后销售又能增加收入3万多元,有了发展资金,日子比以前红火多了。”谈到家里通过“小额信贷”走上脱贫道路,山七镇要元村贫困户洪成周兴奋说道。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是核心,金融支持是关键。鼓励支持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条件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独立开展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脱贫,实现了‘户贷户用户受益’的效果”。山七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张成顺说。

“金融扶贫+特色产业”这一模式,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强化利益联结,推进“抱团”发展。

全县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积极提高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鼓励支持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特色种养业、手工业等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条龙服务,通过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标准生产加工、统一销售,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质量产量、提高销售价格,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农民合作社带动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贷款贫困户通过积极参与生产,提高生产技能、经营水平和效益。其基本特征表现为,贫困户抱团成立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为主体。同时,贫困户在合作社中地位平等、分工协作、共同劳动,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今年以来,全县发展带动贫困户的农民合作社394个。

“近年来,舒城县创新扶贫贷款产品、改善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地使每个有资金需求的贫困家庭享受金融扶贫政策,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致富。”舒城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永宏说。(李家应)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