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秃岭披绿 敢向贫困宣战

发布时间:2019-08-19 14:52:31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宋喜群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山城堡战役,陇南,安定区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红二十五军1935年8月2日进入甘肃;中共中央率领的一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于1935年9月初进入甘肃迭部县境内,攻克天险腊子口,打赢了关系红军能否实现北上抗日战略方针的生死存亡之战;红二、四方面军从1936年8月进入甘肃。甘肃是各路红军长征都经过的省份,红军在甘肃的活动,前后共约一年半时间。

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召开了俄界会议、哈达铺会议、岷州会议、榜罗镇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榜罗镇会议”正式决定,以陕甘苏区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11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取得山城堡战役的重大胜利。山城堡战役是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团结一致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

1.不朽诗篇《七律·长征》在这里诞生

回望历史,我们的目光定格在1936年9月哈达铺镇,深夜的义和昌药铺窗棂上还有身影伏案。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身影,他在这里创作了不朽诗篇《七律·长征》。在榜罗镇的一颗核桃树下,他亲自公开朗诵了这首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月15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甘川交界的甘南州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和天险腊子口,开始了甘肃段的行程,著名的俄界会议曾在高吉村召开。

在高吉村村民冷草家的旧居里,冷草回忆起祖辈人讲述的故事:“‘老乡你好,我是毛泽东。’这是毛主席和爷爷阿巴说的第一句话。”冷草是阿巴的孙媳妇,现在看护着毛泽东同志住过的木楼和小院。阿巴的后人35年前从这个院子搬出。“父亲(公爹)去世前嘱托我说,这是毛主席住过的房子,要保护好。”冷草说,最近这10年,她坚持打扫卫生,保护这里的一草一木。

2.一场“环境革命”在陇上展开

记者看着眼前这个干净的小院,院外干净的小路,以及山环水绕绿树环抱的村子、逐渐增多的游人,这不正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发展的缩影吗?

2015年以来,甘南州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全方位、分层次、有步骤地纵深推进“十大领域”治理提升行动,大打环境“翻身仗”,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收入长足进展,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近年来,甘南州党委牢记“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嘱托,广泛发动4万多名党员干部组成脱贫攻坚突击队,按照“山大沟深不漏一户家庭、山高路远不漏一顶帐篷、山重水复不漏一个群众”的要求,大力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加快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村倾斜、向贫困户聚集。截至目前,全州剩余贫困人口2.16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89%,合作市作为甘肃省第一批脱贫摘帽县市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今年4月份,迭部、卓尼等5县达到脱贫标准,并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文化旅游业和现代农牧业是甘南州的两大产业。迭部—舟曲—卓尼—临潭红色圣地旅游风情线,是甘南发展文旅产业推出的一条精品线路,为发展全域旅游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1至5月,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5.6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75%和19.96%。

陇南市宕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宕昌全县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完成去年退出43个贫困村、脱贫2.01万贫困人口任务的基础上,今年计划退出121个贫困村、脱贫3万人,其创造的产业扶贫“宕昌模式”被省里肯定推广。

在陇南人民脱贫攻坚道路上,陇南儿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16年12月26日,兰渝铁路哈达铺站投入运营,宕昌到重庆只要4个小时即可到达,哈达铺至陇南只需1小时,岷县至哈达铺仅需17分钟。随着一条条公路、铁路建设、通车,随着航线开通,随着电商的发展,深山中的宕昌与世界近了,深山中的陇南与世界近了。陇南仿佛被一双有力的巨手,从深山中托举出来,陇南风光之美、物产之丰一下子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3.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月17日,记者在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前见到11岁的通渭县榜罗镇小学学生陈军,他正和同学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七律·长征》。这首诗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元素,已深深植入他们幼小的心灵中。

红军、共产党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又何时惧怕过前进中的各种万水千山!

位于甘肃中部的通渭县,2011年被国家列入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渭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通渭以及定西全市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苦瘠甲于天下”的黄土地上,修建梯田,种草植树,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正在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在榜罗镇会议纪念馆的院子里,一群参加通渭书画文化艺术的书画家遇见红军后代叶繁荣等人,书画家们兴奋地和红军后代们合影留念,为他们的文化之旅留下红色记忆。通渭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通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38.6万人次、增长29%,实现旅游总收入1.36亿元、增长30%。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定西,给定西人民以极大鼓舞。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定西人民引来洮河水,敢为秃岭披绿,敢向贫困宣战。定西全市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84.2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23.9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1.7%下降到9.12%。2019年,安定区、陇西县、临洮县、漳县、渭源县5个县区将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通渭县、岷县2县也将整体脱贫摘帽。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说:“定西一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总体部署,把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定西绝不拖全省和全国的后腿。”

会宁县中川乡大墩梁烈士陵园,年仅28岁的红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和887名红军英烈就长眠在这片热土。大墩梁、华家岭,这些昔日的荒山秃岭,在通渭、会宁等地干部群众多年辛勤汗水的浇灌下,已披上绿色。

这片土地有多贫瘠,这里的人就有多坚强。甘肃人民凭着艰苦卓绝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会宁县是西部教育强县,自恢复高考以来,会宁向全国输送大学生11万余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1100多人、硕士学位的5500多人,形成了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三苦两乐”精神。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