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群众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创新教育引领群众工作机制,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2017年以来,我县创新开展“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主题教育(以下简称“走服引”),探索建立团结服务群众、教育引领群众常态机制,把百万群众紧紧凝聚在党旗之下,达到“爱家乡、感党恩、跟党走”的情感共识,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
一、背景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领群众结合起来。因此,教育引领群众“爱家乡、感党恩、跟党走”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政治功能,走进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务实举措。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县坚持以农村和社区为重点,探索建立“走服引”长效机制,以强化党的政治属性,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开展“走服引”,一是切合基层党建“提升组织力”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然而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组织号召力被虚化弱化。这都迫切需要创新举措,把党员干部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在加强政治领导、团结服务群众和推动改革发展中提升组织力。二是切合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新情况。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广大群众基本实现脱贫,但“口袋富思想贫”“得了实惠不感恩”“吃水忘了挖井人”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群众的利益诉求变得多元、各种期盼变得复杂,有的政治素质、法治意识和参政能力不强,有时对党的政策和主张不够理解,甚至出现抵触和反对。这都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出面释疑解惑、教育引导,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诉求,引导他们理解和相信党委政府,引导他们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以思想扶贫、文化引领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三是切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新任务。之所以要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就是因为少数党员干部受外部因素的负面干扰与影响,不同程度出现信念不坚定、宗旨不牢固、初心缺失、担当不力等问题,有的不愿深入基层问计问策,有的不会深入群众问需问缺,有的不敢深入一线问政问效,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制约了党组织的功能发挥。这都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自身建设,主动适应“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的新挑战,加强对群众的政治引领、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使党的思想理念、政策主张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追求。
二、具体做法
我县将“走基层”“双联”“双报到”“送温暖”等活动形式整合到“走服引”中,专门以县委名义印发实施意见,举全县之力纵深推进。在深入研究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基础上,探索推广“三走进四服务五教育”群众工作法,初步形成了在服务中教育引领群众、在教育引领中更好服务群众的生动局面。
(一)“三走进”察民情,以真情问民需。为解决党员干部下基层“走马观花”等问题,逐级签定责任书,细化工作清单,明确走访任务,开展群众测评,确保党员干部不“白跑一趟”。一是走进百村结对子。全面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模式,所有县镇领导、机关党员、村社干部全参与。明确每名县级领导至少联系1个乡镇、1个村(社区),结对帮扶1至2户贫困户;县级部门(单位)至少联系1个村(社区),重点结对贫困村,每名机关干部联系群众不少于3户;乡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和党员包片联户,实现结对联系全覆盖。二是走进农家摸实情。落实“三访三问”“五必到五必访”要求,县级领导每年走遍所有乡镇以及联系乡镇的村(社区),走访调研时间不少于90天;县级机关干部每季度至少到联系村(社区)走访1次;乡镇领导干部每年走遍所有村(社区)和联系点所有农户;乡镇机关干部每周到联系村走访2次以上,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确保村情社情、困难问题、意见建议“三个摸清楚”。三是走进院坝听民意。建立村(社区)“季度院坝会”制度,明确各村(居)民小组每个季度至少召开1次院坝例会,规范宣讲教育类、项目推进类、纠纷调解类、问题收集类等村民院坝会参加人员和会议流程,灵活采取“讲、说、商、定、评”五步法,政策广宣讲、有事敞开说、大事要商量、村规集体定、好坏大家评,真正畅通群众参政议事、表达诉求、民主协商的渠道。截止目前,全县收集群众困难问题1240余个、意见建议1650余条,分层分类建立“三本台账”384套。
(二)“四服务”解民忧,用行动暖民心。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有事去帮忙、无事拉家常”,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民心、获得群众认可。一是落实“三个进万家”服务。开展“千警进万家”“千师进万家”“千医进万家”活动,1000余名干警进万家,深入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大整治专项行动,广泛提供法律咨询、安全防范宣传、扫黑除恶等服务。7000余名教师进万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了解在家学习情况,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特别是走进“家庭出现变故、心理存在特异、生活比较困难”等学生家庭,为他们提供关爱帮扶、美德教育、心理辅导等服务。8500余名医务人员进万家,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下乡,推进全民预防保健,为广大群众提供免费体检、义诊医疗、免费用药咨询等服务。二是落实“五个一”党内帮扶服务。46个县级部门与40个贫困村开展“支部结对子·党员手拉手”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解决一笔启动资金、教会一门实用技术、联系一个就业岗位、落实一个脱贫项目“五个一”党内帮扶,助推乡村振兴。仅2017年,县财政就投入2300万元,新改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52个,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全达标。整合了扶贫资金33.8亿元,实施“四大行动”和278个脱贫项目,辐射贫困党员群众2万余人。三是落实“红色先锋”志愿服务。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驿站301个,常态开展“周末志愿服务1小时行动”,提供“菜单式”“点题式”服务;建立100万元困难党员帮扶基金,每年帮扶慰问困难党员400余名。四是落实“五定五包”调解服务。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对筛选甄别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实行定领导、定方案、定人员、定质量、定时限“五定”措施,落实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解决化解、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理“五包”责任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感情融洽在基层。
(三)“五教育”转民风,引群众跟党走。针对部分群众“脑袋穷思想贫”等问题,搭建五大教育平台,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思想引导。一是开展知恩感恩教育。2017年1月,我县民警蔡松松在关键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救起两名儿童后英勇牺牲,被省委市委追授为“优秀共产党员”,这是我县“两学一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深化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借此契机,在全县举办“学习蔡松松”文艺巡演25场,组织开展“向蔡松松学什么、学蔡松松做什么”专题讨论1500余次,2.3余万人参与“学习蔡松松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感恩承诺,引导群众“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同时,指导有条件的村建设“村史展览馆”、编排乡土文化节目,党员干部带头讲村史、演村史,引导群众忆苦思甜,增强家乡荣誉感。二是开展遵法守法教育。组建法治宣传小分队,依托“农民夜校”“社区夜校”“村社院坝会”等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2000余次;开展“法官群众连心桥”活动,走进乡村巡回审判、以案说法,大力推广中国法治便民客户端;选聘“一村一辅警”268名,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雪亮工程”,在村社主要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近2000个,群众安全感得到大大提升。三是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充分利用“酒城讲坛·龙城讲堂”“坝坝讲坛·泸县故事”“道德讲堂”“酒城先锋·智慧党建”等教育平台,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形成良好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四是开展新风正气教育。发出文明新风倡议书,大力倡导成人礼重办、婚礼新办、寿礼小办、丧礼简办。针对好吃懒做、大操大办、低级媚俗等不良风气,制定“村规民约十不准”“民事调解四字歌”等规章制度,组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设立村级“红黑榜”,广泛宣传好人好事,曝光丑恶行为。编排乡风文明快板、邻里关系“三句半”、婆媳关系“三字经”等宣传作品定期表演,开展“和谐大院”“最美家庭”“好邻居”“好儿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五是开展脱贫奋进教育。组建宣讲队、指导队,详细解读农村宅改、就业培训、社保低保、危房改造、扶贫小额信贷等惠民政策。挖掘脱贫奋进先进典型,收集整理“致富小案例”“脱贫小故事”,通过“群众微宣讲”“故事微宣传”,增强群众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截止目前,我县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59441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奔康;2017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亿元。
三、取得成效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我县“走服引”模式初成体系,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走亲帮亲、问计问政,初步取得了“走访零距离、干群心连心”的实际功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因民心凝聚而充分彰显。
(一)畅通了民意渠道,从“上面说了办”变“群众说了算”。“三访三问”“季度院坝会”等形式已成常态,今年已组织村社院坝会6000余场次,参加群众达24余万人次,打破了以往“你讲我听”的说教模式,搭建起一个“让群众能说话、有地方说话、有时间说话”的下情上达平台,同坐一条凳、面对面交流,更能从群众“牢骚”中沙里淘金。党务村务的公开、“红黑榜”的运用,将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摆上台面说,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治理的主动性,形成了“村民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大家评事”的民主自治管理模式,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
(二)化解了一批难题,从“敷衍了事”变“群众点赞”。“千警进万家”“千师进万家”“千医进万家”,以及“五关爱结双亲”“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一大批群众反映的难题得到解决,一大批信访积案得以化解。截止目前,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398起,化解1329起,化解率95%。成功打造了“龙脑”“两港”“川渝”等新农村示范片,建成了107个幸福美丽新村。“百万安居工程”建成17000多户,农村危房改造13000户,绝大多数农户告别了低矮的土坯房。146个村完成农网改造,一到夏天“空调开不起、风扇转不快”的情况彻底扭转。完成四线供水工程,大部分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吃上了长江水。农村水泥路“社社通”建成1834公里,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三)增强了感恩意识,从“千呼万唤”变“一呼百应”。“学习蔡松松”文艺巡演、“送党课到基层”理论宣讲、“村村响喇叭”文化引领、“坝坝讲坛”泸县故事等定期开展,用党的创新理论和价值体系有效地教育、武装群众,爱党爱国意识不断增强。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组建,“和谐大院”“最美家庭”“好邻居”“好儿媳”等定期评选,用身边人教育引导身边人,平民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规民约”“院坝公约”等制定实施,乡风文明节目走进“农民春晚”“农民演艺大舞台”,引导着群众移风易俗。农村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厚葬薄养等现象明显减少;群众慢慢懂得感恩,更加理解和信任党委政府,村风民风更加淳朴、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在“走服引”满意度测评中,反映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的占96.09%,对党和政府的工作表示满意的占95.98%。
四、经验启示
常态推进“走服引”,构建“三走进四服务五教育”工作机制,做好在服务团结群众、教育引领群众给我们深刻启示:
(一)必须坚持在服务中引领群众为出发点。要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辩证关系,将教育引领与服务关爱相互融合,在服务中引导党员群众增进爱党、忧党、兴党的政治认同和行动自觉。要将“服务群众、团结群众”作为重要任务,从基层群众最需、最急、最盼的难题入手,消除群众的“心肺之患”“情绪燃点”,在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诉求、助力脱贫攻坚、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中践行党的宗旨,推动教育引领工作与服务党员群众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二)必须坚持组织联动合力推进为关键点。要推动党组织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教育引导群众上取得实效,就必须最大限度把党员群众动员起来,最广泛、最有效地动员一切力量,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种群团组织的作用,县镇村三级联动,举全县之力推动形成“组织联动、队伍联建、资源联享、困难联解”的生动局面,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必须坚持示范引领民主自治为着力点。在基层走访过程中要说群众的话、走群众的路、办群众的事,充分激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健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妥善协商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要善于发挥群众典型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总结和培育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特色做法和群众典型,用群众喜爱的方式演绎身边故事,用身边的故事感染身边的人,真正为他们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
(四)必须坚持常态推进长效用力为落脚点。服务团结群众、教育引领群众不是一两次集中攻坚行动,要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杜绝“走一阵、停一阵”,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主责主抓意识,树立“抓常抓长、抓细抓实”的理念,构建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履职机制。从“走亲帮亲”全覆盖到“季度院坝”常态化,从“民情日记”纪实制到“三本台帐”制度化,从“督查问责”通报制到“考核评议”规范化,杜绝走形式、搞过场,保障了走访帮亲、教育引领群众等工作常态长效,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