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联合体”勇立农村改革潮头

发布时间:2019-08-16 10:43:55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杨丹丹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农业联合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竞争力,家庭农场,农村改革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国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大大解放激发了农业生产力。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一向勇为人先,从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到农村税费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又一路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创新。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在总结多年农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首创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农业航母”,在融合发展中取得“1+1+1>3”的聚变效应。

农民种田正成为一份事业

“爷爷那一辈就是靠种田养家糊口。没想到我这一代竟然靠种田还能富裕起来。特别是加入了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我家的小麦、玉米有人上门来管理、收割、运输、销售,种田轻松了许多。”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种粮大户段德丰向记者感叹道,70年来农民种田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流转了1100多亩地专业从事粮食种植的他感叹农业、农艺的飞速发展,今年小麦收割时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派出8台收割机帮他收割,仅3天就收割完。

这些年一直以粮食为主产的宿州埇桥区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实践中,发现单一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存在诸多困难:农业企业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质量难以保障;家庭农场存在技术、资金、市场等问题;合作社缺少稳定的服务对象、效益难以保证。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政府引导下,2012年7月,由宿州市埇桥区淮河种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8家家庭农场,抱团成立了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共赢,增强农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家联合体和埇桥区意利达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成为全国最早出现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自组建以来,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成员逐年增加,目前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19个,经营土地面积由最初的4740亩增加到1.6万亩,年产值由1100万元增加到420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共6500多户。2016年,淮河粮食产业化联合体被评为安徽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

“在联合体内,各方通过签订生产服务合同、协议,确立各方的责权关系。”淮河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勇告诉记者,作为联合体的龙头,他们负责联合体生产经营计划、良种及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栽培技术服务、产品收购销售等。淮河农机等合作社为联合体提供全程机械服务,与家庭农场签订作业服务协议,安排统一作业。家庭农场按照龙头企业的技术标准负责粮食生产。

2018年,该联合体通过节约成本、增加产量和加价收购成员单位生产的产品等途径,每亩实现节本增效621元。其中,淮河种业有限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0.15元的价格收购联合体家庭农场的小麦作为良种,家庭农场主每亩增加收入165元,淮河农机合作社以优惠的价格为联合体家庭农场提供全程托管的农机作业服务,每亩节省农机作业成本60元,淮河种业以优惠的价格向家庭农场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家庭农场每亩降低生产成本83元。

“规模经营、科学作业、高效服务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2018年我们联合体的粮食产量高于周边农户10%左右,每亩增加收入230元。”李勇说。

节本增效算好经济账

“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咱农民,要不怎么还专设了一个‘丰收节’呢?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种田可不能像咱父辈时凭感觉、稀里糊涂,算好经济账很重要。”合肥市肥东县元疃镇粮食种植大户杨传清说,他流转了1.2万亩土地从事小麦、玉米种植。与普通种粮大户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地里有一条液肥专用通道,可以把附近的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排放的大量液肥输送到自家田头。

杨传清在享受“免费有机肥”的同时,与现代牧业签订订单,由公司收购他种植的青贮小麦与玉米,从而保障了公司奶牛的饲料来源。

“虽然这几年粮食卖不上价,但我的粮食不愁卖,而且仅肥料这一项就给我节省了大量开支。”杨传清说,加入现代牧业联合体后,像他这样的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从中受益匪浅。

占地2383亩的现代牧业(合肥)有限公司是现代牧业集团在安徽省建设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我们主要负责把奶牛养殖粪污制成沼气提供给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他们则为我们生产青贮饲料,各成员按照联合体制定的生产标准,统一进行标准化生产。”现代牧业公司负责人刘可义说。

通过种养结合的模式,现代牧业联合体内实现了产业循环发展,同时由于联合体覆盖了从原料生产到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有利于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

不仅形成了紧密的产业联结,联合体还实现了订单生产所带来的节本增效。“对于成员单位中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不仅享受最优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比市场价低5%左右,还可以享受到其他成员单位最低的农资价格,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投入成本。

更重要的是,种业公司直接对接订单农业,一举破解了卖粮难的问题。”庐江县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宜坤说,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元化、社会化服务,涵盖产前的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农资供应环节,产中的耕、种、管、收等机械化作业环节,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环节,实现了生产要素在联合体内的有效自由流动。

抱团闯市场力量更强大

“祖祖辈辈种田,没想到摇身一变,我也成家庭农场主了。”庐江农民潘英九是该县最早在工商、农业部门注册成立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如今不仅有米业公司向他求合作、高价收购稻米,还有金融、保险机构主动对接提供服务。

“联合体经营最大的受益者是家庭农场,而农场背后又关联到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利益。”安徽省农委产业化处副处长杨亚明说,企业通过与家庭农场联结,建立稳定的生产基地,既确保了原料稳定供给,又减少了原料采购中间环节,节约了成本。同时,企业指导监督家庭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了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除了在发展订单农业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联合体在整合企业力量、抱团开拓市场方面也有不俗表现。安徽富煌三珍食品有限公司专注水产食品全产业链体系建设,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的联合体经营模式,凭借富煌三珍强大的加工、技术、市场、品牌优势,集聚了一批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上下游关联企业。

“建立紧密的产业、要素、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在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间自由流动。”这句话被写进了“安徽富煌三珍现代农业(渔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章程中,成为富煌三珍“公司+合作社+养殖大户”联合体经营模式下各方都要遵守的“金科玉律”。

作为联合体中的核心,龙头企业富煌三珍深谙,只有抱团才能获得更大利益。他们采取订单、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民合作社、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形成紧密型利益关系;在联合体内将每年的经营利润按一定比例计提,形成风险基金,提高联合体抗风险能力;强化各主体间诚信合作机制,降低经营主体违约风险,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巢湖市魏家冲家庭农场是富煌三珍联合体中的一员。“现在,进苗种很方便,运距短,鱼苗死亡率大为降低。养殖技术有农技合作社专业人员指导,对外销售则有龙头企业独当一面,咱确实是省心省力。”农场主人魏家冲坦言,自从加入联合体后,真是有一种上了保险栓的踏实感。

如今,富煌三珍联合体辐射带动农户达4.5万户,水产养殖面积20多万亩,户年均增收2600多元,联合体真正“联”出了规模,“合”出了效益。

“近年来,安徽省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加强指导、扶持和服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71家,其中省级示范产业化联合体564家。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2201家,合作社4022个,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20717个。联合体内的农户年均收入高于非联合体农户1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