垭口寨村隶属于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新街乡,全村面积27.29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壮、苗、彝4个民族588户2603人。2014年,垭口寨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66户745人。2017年起,浦发银行昆明分行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挂包帮”、“转走访”定点扶贫工作部署,负责文山市新街乡垭口寨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一名来自下辖保山分行的90后员工主动报名加入到脱贫攻坚战的队伍中来,他就是李舒帆。
2018年3月,李舒帆成为垭口寨村的一名驻村队员。在此后一年多的驻村时间里,除国庆节和春节偶尔回家看望家人以外,李舒帆基本吃在村里、住在村里。
李舒帆在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走村入户、实地调查是李舒帆作为驻村队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几乎每天李舒帆都会去到村民家中,积极了解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情况,包括村民的种植养殖、家庭经济收入和支出、子女上学等具体情况。为了更好地融入村民和了解村民,李舒帆还经常去到街头、地头等村民聚集的地方,主动与村民唠家常,了解村民最关心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一段时间与村民的沟通与相处,李舒帆很快就将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民情民意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为开展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舒帆向记者表示,“起初只是把驻村当成工作,可真正走到贫困户家里,亲眼见到贫困户的生活情况,才真正了解到贫困户真实的生活情况这么穷、这么困难。从最初只把驻村当成工作,慢慢变成发自内心地想做些能够切实帮助到村民的事情。”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李舒帆而言,许多贫困户的困难情况都是他在驻村之前未曾想象过的。李舒帆向记者讲到,村里有一户贫困户,户主由于身体残疾,为了生计只能由妻子外出务工,而自己独自一人在家带两个孩子,家庭条件十分困难。李舒帆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调村委会为其安排了合适的公益性岗位,以增加其家庭年收入。2018年底,这家贫困户得以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脱贫。
村民与他的两个孩子
经过与村民一年多的朝夕相处,李舒帆也逐渐与村民之间积累了深厚的感情。李舒帆周末基本都留在村委会里值班,村委会旁边独居的老奶奶总会担心他没有菜吃,每到周末就会将她自己种的菜放在村委会,李舒帆屡次想给老人菜钱,但都被老人拒绝了。李舒帆向记者表示,“驻村的环境可能艰苦点,但是与村民相处的点点滴滴,总让他更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村民们。”
扶贫先扶“志”和“智”
李舒帆告诉记者,造成垭口寨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村里基础设施落后和交通条件较差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也与村民观念比较落后有关,不愿外出务工,存在少数扶贫扶“懒汉”现象。
他认为,扶贫既要扶智更要扶志,一方面要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为此,李舒帆多次到村民家中,面对面的与村民交流,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积极向贫困村民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
其次,李舒帆认为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直接而有效的办法。他积极协调市里组织村民参加生姜、芒果、柑橘等经济作物种植技能培训。但同时,李舒帆认为技能培训不能大水漫灌、大而化之,在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开展前期调研,充分了解贫困群众所思所盼、所需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授人以渔”长效机制。
最后,就是抓教育。李舒帆向记者表示,村里很多孩子有辍学、厌学的问题,他和村委会常常到村民家中积极开导,紧紧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在李舒帆和村委会的努力下,截止到2018年底,垭口寨村已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零辍学的目标。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转变农业发展思路
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真正解决贫困户“钱袋子”鼓起来的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李舒帆积极动员引导贫困户改变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带领村民种植生姜、草果、柑橘和芒果等经济作物3000余亩。
李舒帆向记者介绍到,村里大多数的青壮年选择到城市去打工、上学、创业,导致了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所以每到农忙季节,农村的劳动力严重不足,挫伤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农户就直接放弃了农业生产,使农村出现了大片耕种田荒废的现象。
2018年,浦发银行昆明分行捐赠7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垭口寨村芒果和柑橘种植基地产业机耕路建设,机耕路的建成,不仅开启了机械化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并辐射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同时贯通了芒果和柑橘基地,也解决了芒果和柑橘销售的交通限制。至2019年5月,芒果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预计到2020年盛果期每亩年产量可达800-1000公斤,可为每户农户增收2.5-4万元;柑橘种植面积合计350亩,总产量达28万公斤,创造经济收入达65.1万元,为建档立卡户加快脱贫增收和脱贫巩固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年,浦发银行昆明分行又捐赠93.1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垭口寨村委会小寨村的“村村通”公路建设,打通了整个垭口寨村下辖各自然村的进村道路“最后一公里”。小寨村小组进村道路长2.8公里,宽3.5米,是垭口寨村委会唯一进村道路未硬化的村小组,道路通行条件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及脱贫攻坚考评验收。目前,“村村通”公路建设已经完成项目施工,可解决53户232人的出行和产业发展难题。
机耕路修建前后对比图抓实搬迁致力脱贫
易地搬迁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也是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为顺利完成易地搬迁工作,李舒帆积极配合乡党委、村委会,昼夜兼程深入各村了解情况,通过小组会、院坝会、堂屋会等形式,向村民详细讲解有关政策,仔细复核易地搬迁户群众家庭人口信息、家庭情况,抓实搬迁,致力脱贫。
新湾村搬迁前后对比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垭口寨村危房实现零剩余。截至2018年底,垭口寨新湾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建设工作,共涉及搬迁农户55户24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5户113人、随迁户30户135人。农房屋建设工程中,55户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于2018年8月初实现搬迁入住。
截至2018年底垭口寨村已整体达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达到脱贫六项标准,贫困发生率降至2.15%。2018年当年累计脱贫55户244人,每户人均年收入均在3500元以上,有安全稳固的住房,无适龄儿童辍学,每户享受至少1项扶贫政策。
一年多的驻村扶贫时间或许不算长,但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也让李舒帆对基层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李舒帆向记者表示,“这段经历于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未来会更多一份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