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旅游带动10万农民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9-08-02 14:28:07 | 来源:今日中国 | 作者:马力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旅游公司,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区,致富路


▲ 绿草如茵的武隆仙女山风景区。王俊杰

蓝天白云,青山如黛,地处武陵深山区的重庆市武隆区,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7月23日至25日,“2019首届中国·重庆·武隆绿色发展实践国际论坛”在武隆仙女山国家公园内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创新”,分享武隆绿色发展实践经验,研讨当今中国绿色发展理论和实践路径。

作为“绿色崛起典范”,武隆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发展思路,2015年荣获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2018年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 仙女山景区内的美丽公路。王俊杰摄


仙女镇的富民之路

“荒山瘦地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耙,大人饿得咕咕叫,细娃饿得清叫唤”。武隆区仙女镇石梁子社区46岁村民刘顺刚,至今都没忘记这首村里流传多年的民谣。

“因为没钱医病,10岁那年我父亲去世,走的时候连一套新衣服都没有,我们兄弟姊妹6个都是光着脚板儿在泥泞的山路上送别他的。”贫穷是刘顺刚童年挥之不去的记忆。

父亲去世后,刘顺刚的母亲带着6个娃,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中两个男娃上小学,母亲常常会为每人5块钱学费犯愁。“我和哥哥两个人需要10块钱,家里最多能拿出5块钱,没办法,学校就给我们免了一个人的学费。”这样,刘顺刚兄弟俩才勉强读完小学。

大家都说武隆是七山二水一分田,而在石梁子村,半分田都达不到,挨饿是家常便饭。为减轻家里负担,当年只有17岁的刘顺刚外出打工,上海、浙江、温州等地都留下了他艰辛的过往。

 

▲刘顺刚家的“皆邻农家乐”。

2007年,石梁子村所在的仙女山镇迎来仙女山旅游区开发的机遇。在外务工多年的刘顺刚回到村里,在村边通往景区的路口,建起了三层小楼。2011年,刘顺刚经营的“皆邻农家乐”正式对外营业。借助景区的发展和家人的努力,开业后三年,每年的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刘顺刚和老母亲脱了贫。

日子好过了,收入稳定了,可刘顺刚又有了新烦恼,近几年,当地政府鼓励个体经营旅游经济,餐馆、民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刘顺刚家因为房子外观老旧,“从去年开始,收入大不如从前”。为此刘顺刚打算明年重建一栋楼层较高的民宿,全面改善经营和接待能力。

和刘顺刚一样,50岁的曹世兰也是靠在村里开办农家乐脱贫。2009年,借助仙女山景区开发,头脑灵活的曹世兰第一个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每年农家乐的收入在六七十万左右。”曹世兰坦言,如果没有景区旅游开发和政府的好政策,石梁子村民不会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曹世兰种的106亩脆桃喜获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做农家乐虽然很成功,但总感觉靠生态经济有点靠不上,远离了农业本身。”2013年,不顾家人和亲戚朋友的反对,从小就在土里刨食的曹世兰流转了村里106亩薄地,种上了鲜食脆桃。

“做生态农业,短期是见不到效益的,只有大笔的投入,如果没有农家乐的经营收入,我这个桃园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在桃树栽下的5年后,2018年8月,曹世兰的桃园开园迎客,桃子在树上就被游客采摘一空。曹世兰说,因为第一年正式挂果,产量不多,但纯利润也有10万元。

今年,曹世兰还给自家的脆桃进行了有机绿色认证,挂满枝头的果实即将进入采摘期,早已有旅游公司咨询采摘事宜。曹世兰说,2018年,石梁子村人均收入达到19365元,比5年前增长了3倍。

“和石梁子社区一样,全镇7村1社区中,现有农家乐650户、个体工商户200余户、乡村旅游接待户526户、星级酒店15家,旅游日接待能力达2.5万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人员达1万余人。”仙女镇宣传专干张建告诉记者,生态旅游之路,已经成为仙女镇的富民之路。


值得去一千次的地方

“武隆不是一千个人来一次的地方,而是一个人来一千次的地方。”北京旅游爱好者许秉宽从1999年至今的近20年时间里,到武隆游览的次数超过了140次。在他的带动下,他身边有1000多人来到武隆,感受这里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许秉宽说,武隆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一次次心向往之,乐此不疲。

▲武隆天坑寨子景区里的敬迎宾酒仪式。

武隆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峡谷地带,距重庆主城137公里,是渝东南、湘西和黔北地区联接重庆的重要通道,也是重庆通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

“仙女山机场、渝怀铁路二线即将建成,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已开工,渝湘高速扩能规划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即将形成,武隆作为中国西南重要的枢纽和通道作用越来越凸显。”武隆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平告诉记者,交通的便捷将带动武隆区域旅游大发展。

武隆集大娄山脉之雄、武陵风光之秀、乌江画廊之幽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

 

▲天坑景区里散落的保存完好的民居。

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4%,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是中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中国森林氧吧”之一。全境串珠式密布景观多达260多处,已开发生态观光、度假休闲、乡村体验、户外运动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其中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洞、芙蓉江、天坑寨子等早已名声在外。

▲武隆有名的“天生三桥”景区。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 ‘五大行动’,武隆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新鲜了,绿水青山的‘颜值’直接带来的就是旅游经济的‘产值’。”武隆区区长卢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守护绿色环境,武隆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加强自然遗产地、自然保护区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

卢红介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成功探索出了旅游+扶贫、旅游+文体、旅游+农业、旅游+商贸等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等文体品牌,《变形金刚4》等十余部影视作品选景武隆拍摄,而由张艺谋执导的《印象武隆》也让武隆声名远扬。

 

▲武隆仙女山景区。王俊杰摄

2018年,武隆接待游客3200万人次,较十年前增长约20倍;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增长约90倍。全区3.1万农户、近10万农民靠旅游吃饭,实现了“旅游做到哪里,老百姓就富裕到哪里”的发展目标。

图片 / 除署名外为马力摄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