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0后的四载扶贫路 做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发布时间:2019-07-17 13:32:02 | 来源:中国网财经 | 作者:赵雅芝 | 责任编辑:白韵之

关键词:90后,扶贫,芝麻村,生俊

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芝麻村是全县12个贫困行政村之一,多少年在这片热土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淳朴的芝麻人民。但是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匮乏的物质基础,使芝麻村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生产方式落后、信息闭塞、物质条件艰苦,甚至还有部分村民连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证。2015年全村在册建挡立卡贫困人口84户324人,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2638元。

然而,有一个90后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待就是四年。他叫生俊,是浦发银行楚雄分行一名普通员工,2015年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来到芝麻村,之后的四年间,生俊入户遍访并深入了解分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随扶贫工作队参与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认真落实帮扶措施和惠民政策,积极帮助村民争取项目,协调资金。

生俊在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回忆当初来芝麻村驻村扶贫的原因,生俊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讲到,他就是“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扶贫方案

“当时进村道路只有2条,一条是盘山小路,只能供人畜步行,另一条虽然可以通车,但道路没有硬化,导致了晴通雨阻。”回忆起2015年初到芝麻村的景象时生俊讲到。2015年,村上一贫困户种了3亩番茄,因为没有畅通的道路,大车根本无法进到村里。眼看着番茄就要烂在地里,生俊联系村委会动员了5辆摩托车才把番茄拉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浦发银行楚雄分行迅速制定方案,捐款30万元,支持当地政府加快道路硬化工程,并于2016年2月竣工。道路畅通后,大车可以直接进到村里收购粮食与经济作物,不仅解决了生产运输问题,也改善了村民生活出行条件。

路面硬化工程前后对比图

芝麻村地处山区,干旱缺水,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依靠玉米种植和蔬菜大棚,缺乏有效的致富良策。自驻村扶贫以来,生俊不断研究如何解决贫困户脱贫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问题,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探索产业扶持项目,因地制宜制定精准的脱贫措施。

经过反复实地调研,生俊与扶贫工作队积极听取群众意愿,并与乡镇政府密切沟通,找到了适合该村发展的路子,发动群众发展肉猪养殖产业和种植桑叶、花椒等比较耐旱的作物,得到了贫困户及广大村民的认可和赞扬。2015年至2018年,芝麻村委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万元增长到8.5万元。

2016年10月,浦发银行楚雄分行组织员工进行了一次走访慰问活动,员工自发捐款2.45万元,为贫困户家庭送去生活补贴;2017年,浦发银行楚雄分行加大对芝麻村种养殖产业的扶持,捐款18.8万元支持贫困户产业脱贫。

扶贫先扶志消除精神贫困

除了产业扶贫外,“扶智与扶志”也是生俊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生俊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贫困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

四年来,生俊始终以最好的状态、最真的感情,全身心地投入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大部分贫困群众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7年12月26日,是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芝麻村脱贫出列的日子,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芝麻村已成功脱贫76户30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780%,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532元,顺利完成脱贫目标。这一天村民们都在笑,而硬汉生俊却“哭得稀里哗啦”,这泪水里有喜悦也有坚持的不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生俊在这里一干就是四年,他说,“是村民的热情、他们期盼的眼神、拉着我不让走的亲切…一点一滴的感动,让我一直坚持了下来”。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每天入户走访以外,针对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情况和帮扶项目成效的跟踪,生俊需要记录大量的资料和数据录入,“5+2、白加黑”已成工作常态,他笑说“感觉‘996’幸福极了”。

生俊代表浦发银行楚雄分行领奖

每一份努力都有收获。2018年2月,浦发银行楚雄分行荣获“2017年度元谋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11月,生俊被评为“2018年度元谋县脱贫攻坚工作社会扶贫模范”。

“可能我性格比较倔,既然开了头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才行”,生俊表示这段扶贫路成为了他青春最宝贵的回忆之一,他还将继续走下去。目前,他仍扎根在芝麻村,致力于将优势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努力让村民们早日步入幸福小康生活。生俊告诉记者,他已经有了一个1岁的女儿,虽然一年里相见的次数很少,但未来他会骄傲地告诉女儿“爸爸曾经很努力”!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