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如何长效?——浙江“蓝莓扶贫模式”观察

发布时间:2019-07-01 09:47:58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蓝莓,长效扶贫,蓝美,扶贫模式,花青素含量


6月20日,来自四川各地的200余名代表,前往巴中市通江县参观考察龙池谷蓝莓产业园。在骡子坡和朽石坎两个基地里,紫色的蓝莓沉甸甸地挂满了枝头。这种其貌不扬的蓝莓,每亩产量能达到2000到5000斤,按20年投入与产出测算,每年每亩原料果净收益达6000元以上。

这是按照最保守的口径:每亩产量2000斤、最低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还不包括鲜果销售、休闲采摘等收入。代表们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马上将这一模式引回当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农产品普遍过剩的今天,怎么还有一种产品不仅高产,而且高价;不仅有人供种,还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不仅最低价全部保障收购,而且提供金融服务。这种好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东西对口,浙川携手

原来,浙江和四川是东西对口扶贫省份。去年10月18日,两省供销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从蓝莓产业切入,打造“蓝美1号”原料基地、育苗基地、休闲采摘基地、蓝莓冻果和衍生品加工销售在内的蓝莓全产业链,以此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一个月后,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由浙川两省供销社共同投资,注册资金1000万元。根据计划,公司将用三年时间,在四川建设20万亩“蓝美1号”原料基地,可解决4000人长期就业,帮扶60万人脱贫增收。同时,该平台计划配套建设10条蓝莓冻果生产线,预计可提供约20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约2.5亿元税收。

2019年春节前,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敏溪村蓝莓产业示范园内,两地领导宣布蓝莓产业扶贫项目正式开工,并共同种下蓝莓树。

为了推进该项目,浙江省供销社主任邵峰数度飞往四川。这个曾经担任浙江省扶贫办主任多年的学者型领导,希望通过蓝莓产业的扶贫,探索出一种能够持续有效的扶贫模式。

但是,蓝莓产业前景究竟如何?会不会也面临“一种就多”的困境?又能否担当起扶贫产业的重任?邵峰不能不进行慎重决策。

优势互补,一拍即合

浙江诸暨有个叫杨曙方的人,在旅美期间,就发现北美人非常热爱蓝莓这种产品,在国内却很难看到其踪影,于是开始关注起这个产业。

这一关注,他发现了巨大商机:蓝莓作为一种口感好、营养丰富的水果,市场需求巨大,现有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消费市场需求。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球蓝莓栽培面积总计450多万亩,我国只有70万亩,产量18万吨。而且蓝莓的果浆和冻果还是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的重要原料,每年缺口同样巨大。

这么好的产业,人们为什么没有大力发展呢?一番调查后,杨曙方了解到,一是产业定位有偏差:大家都把蓝莓作为水果进行鲜销,深加工的研究很滞后,而鲜销往往集中上市,又很容易滞销;二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品种都从国外引进,本土适应性差,产量普遍较低;三是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服务水平不高,造成种植管理水平较低。

杨曙方成立“蓝美公司”,开始进军蓝莓产业。他从品种研发开始,专心致志,用了十年时间,终于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美1号”。该品种不仅口感甚佳,而且花青素含量比国外其它品种高出好几倍。除此之外,它的栽培受地势和土壤深度影响较小,管理也比较简单,抗病性强,成活率和产量也很高,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

与此同时,公司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深加工技术研究,构建起“全果利用”的解决方案,共开发出9大系列、30多个蓝莓加工延伸品。值得一提的是,“蓝美1号”的花青素含量是其它品种的7到10倍,而且,花色苷组成部分与欧洲越橘完全一致,是提取药用花青素的优质原料。

杨曙方眼睛一亮,他觉得找到了大规模商业化推广的可能:一方面,可以与农户签署保障收购合同,推广蓝莓组培苗,另一方面,回收的蓝莓可以加工成各种延伸品。

但他很快碰到困难:公司发动的诸多小规模种植主体,由于规模小且区域分散,导致公司服务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他的推广方案尽管看上去完美,但进展缓慢。杨曙方深思,“蓝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支撑。

正在此时,浙江省供销社出现了。在邵峰看来,蓝莓是绿色、健康、高效的产业。通过供销社的组织优势,完全可以将蓝莓作为扶贫产业,在全国各地大规模推广。最关键的是,这里有“蓝美”这样一个市场主体可以发挥作用。

杨曙方和邵峰一拍即合。浙江省供销社很快入股“蓝美”公司,成为第二大股东。共建共享,助农增收

“蓝美”之所短,正是浙江省供销社之所长。作为一家纯民营企业,“蓝美”知名度并不高,因此较难取得社会信任。但供销社则不同,不仅在社会上人尽皆知,享有很高的信任度,而且在全国拥有十分完善的组织网络体系。“蓝美”完全可以借助供销社体系,快速进行模式的推广复制。

在全国扶贫一盘棋中,浙江不仅要完成四川40个县的扶贫协作,还要对口帮扶贵州等地。长期以来,各地扶贫的通常做法就是给钱给物,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邵峰希望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构建起一种长效扶贫的机制——这就是秉持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理念,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合作、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农户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帮扶资金折股量化扶贫对象、平台公司全程技术服务、蓝莓果子保证保障收购”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共建共享的合作经济理念体现无遗:一是合作共建种植基地,二是合作兴办加工企业,三是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从此,“蓝美”快速发展:与四川供销社下属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平台公司——四川蓝之美,依托该公司实施全省蓝莓产业扶贫项目;在贵州麻江,依托县国资公司——麻江县农文旅,合作推进蓝美产业扶贫项目;在安徽怀宁,与安徽独秀山蓝美合作组建平台公司——安庆蓝之美。

据不完全统计,“蓝美”目前已经与四川、贵州、安徽、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等8个省的数十个县政府合作开展产业扶贫。仅四川和贵州两省,今后三年内,就将发展蓝莓基地20余万亩。如骡子坡基地,规划建设2000亩,已经建成800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效益分红,可以获得三大收入,目前带动93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1380元,全年可实现人均增收1860元。正式投产后,预计可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几点启示

浙江“蓝莓扶贫模式”尽管启动不久,但从初步运行的结果来看,它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给人诸多启示。

选准产业是前提。一要符合绿色健康发展理念,具有较大的成长性;二是产业链条要足够长,加工用途要广,市场容量要大,经济效益要高,产能消化要快;三是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高产稳产;四是适栽范围广,适种人群多,种植管理简单,产业服务周到。

农民合作是基础。现阶段,我国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剩余贫困农户不仅缺资金、技术,更缺知识、能力,仅依靠一般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难以实现脱贫。必须将贫困农户组织起来,让贫困农户加入合作社,在能人带领下实现脱贫,形成“政府帮扶合作社发展、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增收”的“合作扶贫”。

公司带领是关健。现阶段,无论是农户、合作社还是小微企业,其组合资源、发展生产、对接市场的能力,均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要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带领和服务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利益共享是核心。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是产业扶贫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产业扶贫中,不仅要以合作社形式将贫困户组织起来,而且要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旅综合体等新型合作经济形式,打造贫困户、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共建共享的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政府支持是保障。只有政府带头大力扶贫,社会各方才会积极参与扶贫。而且,政府和社会都需要转变扶贫方式,将扶贫资源重点用于带动主体上,并将扶贫资源折股量化为扶贫对象持有的股份,让扶贫对象拥有约定分红收入、实现增收脱贫。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