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昔阳将“大嫂车间”开在家门口 富了当地“半边天”

发布时间:2019-06-13 10:06:2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张婷婷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大嫂车间,昔阳县,仿真花

中新网晋中6月12日电 题:山西昔阳将“大嫂车间”开在家门口 富了当地“半边天”

作者 张婷婷

“既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和接送孩子上下学,每月工资按时发放,够一家人平时花销,日子比以前强多了。”日前,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闫庄乡民安村的祥安服装厂的加工车间里,正在此务工的贫困户王红梅激动地说。记者看见车间里30余名妇女正忙着制作衣服,大家有说有笑。

“这是我们村的‘大嫂车间’。”民安村村主任张爱福说到。该村闲散妇女较多,因为要在家照顾小孩,加上没有特殊技能,很多人无法进城做工。昔阳县妇联了解情况后,积极动员村里的能人多方考察,引进了服装加工业务,在村里组建“大嫂车间”。该厂立足于当前农村贫困户和留守农村妇女的现实状况,有效利用闲散劳动力的优势,让农村妇女不离家照样挣钱。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基。“大嫂车间”是昔阳县妇联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个亮点工作。它采取所在地妇联“一对一”经营管理,基地推行“企业+基地+妇女儿童之家+流动妇女”经营体制。如今,昔阳县妇联开展的“大嫂车间”正在全县逐步推广,一个个妇女创业的新项目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打造妇女就业创业新渠道

时值夏日,在昔阳县丽云服饰制造有限公司的制衣加工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120余名妇女,150余台缝纫机,正在加紧赶制河北客户工服的订单。工人们笑逐颜开、精神抖擞、抢抓工期,确保及时保质保量完成订单生产。谁曾想过,这里就是昔阳县第一家成立的“大嫂车间”。

5年前,丽云服饰不过是个只有10名工人的小作坊。昔阳县妇联得知李云美想扩大生产规模、却缺乏资金的情况后,努力从省、市争取到5万元资金,与多方协调,使丽云服饰制造有限公司总部由乡下搬到了县城,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又增购50台缝纫机和各类配套裁剪机、熨烫机,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如今,李云美已带动120名村民实现就业、40名妇女脱贫。

万事开头难,昔阳县妇联在县、乡、村三级组建起妇女之家,进一步团结来自各行业的女企业家、女高级管理人员、女创业带头人,搭起了政府服务妇女创业的桥梁和工作平台。为了能让城乡妇女增收致富,昔阳县妇联在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扶持了创业示范基地和“大嫂车间”样板实体。2017年11月,昔阳县丽云服饰制造有限公司先行成立“大嫂车间”。

为使“大嫂车间”这一妇联新型组织形式能够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昔阳县妇联在深入推进乡镇、系统妇联改革工作的同时,注重选树标杆,强化典型引领,采取有效举措,采取“基地+企业+留守(流动)妇女+妇女儿童之家”的模式,不断强化妇女之家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创新创业形式,形成了“大嫂车间”工作模式。

在充分发挥标杆企业“大嫂车间”示范引领的同时,昔阳县妇联又进一步强化改革举措,辐射带动“大嫂车间”这一模式能够进入更多小微企业。如今,全县已有制衣、刺绣、手工、食品等4个产业9家企业推行这一模式,涉及全县7个乡镇22个行政村,“大嫂车间”已成为昔阳妇女就业创业的新渠道,昔阳妇联改革创新的新品牌。

融入合作社管理激活企业潜能

初夏时节,乡村田野虽不乏劳动农民的身影,但当你走进赵壁乡东平原村一户户农家小院时,却会被另一幅美景所吸引。

在东平原村绣梦阁的小院中,10多名妇女在院子里一边聊天一边做着十字绣、纳着鞋垫等,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构成了一幅勤劳致富、温馨幸福的画面。

绣梦阁合作社的理事长张林秀喜滋滋地说:“农闲时,村里搞刺绣的妇女带着绣件集中到我家做活,边聊天边刺绣,这院子就是咱村的‘大嫂车间’呢!”

绣梦阁合作社原是张林秀自家经营的小组织,成立时社员只有19户。刚起步时,合作社一直是零散经营,生意平平。2010年,昔阳县妇联通过乡里干部与这家合作社取得联系,让她们积极参加县妇联组织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员的剪纸和刺绣技术。

2017年底,在县妇联的通力支持下,绣梦阁合作社引进了“大嫂车间”工作模式。“大嫂车间”的工作模式,使该合作社不断加强了与县乡村三级妇联的联系,将妇女工作融入了合作社的管理中。有了这种模式的带动,该合作社开始了另一番新天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方式,学员在技术层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昔阳县妇联又给做手工的妇女提供了培训和制作场地,使得剪纸和刺绣这些传统手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共培训妇女2000多人,带动全县1000多名妇女从事手工编织和刺绣,使其成为昔阳的新型产业,成为巧手创业、巧手扶贫、巧手致富的重点项目。

在家门口工作挣钱顾家两不误

“‘大嫂车间’太好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们公司建立了仿真花加工‘大嫂车间’,公司指定专门负责人监督产品质量和验收产品,车间建在家门口,省心省事。”昔阳县翠青仿真花加工有限公司经理贾翠青说,仿真花加工使当地城乡妇女“离土不离家”,足不出户就能脱贫致富,既增加了家庭收入,又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

北界都村48岁妇女郭海华便是其中一位。郭海华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从一年级开始,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夫妻两人便从村里搬到县城。丈夫打工,郭海华全心照顾孩子。

“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加上房租等等,一年下来,开销至少1万多元。”郭海华说,自己没手艺,找了几次工作都没人要,只能靠丈夫在工地上打工养家。“我在出租房里闲坐着,干着急,没办法。”这样的贫困户家庭妇女在当地并不少。44岁的李政华是从40多里外的李家河村来到县城的,她对记者说:“为了上个好学校,好多村里孩子都来县城上小学。”现在,她们两个人都在昔阳县一家仿真花公司打工,扎一朵仿真花挣1毛5分钱,她们的年收入均超过了1万元。

仿真花加工业是一项劳动密集、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特别适合家庭妇女来干,是脱贫的好产业。在与“大嫂车间”工作模式的配合下,2017年3月,县妇联主动与县委、县政府协调,为山西秀芳仿真花制品有限公司解决企业占地问题,使第一家仿真花企业顺利落地昔阳,短短一年时间当地仿真花企业达到17家,全县加工点100余个,遍及全县乡镇和社区,培训带动就业2万余人。昔阳县妇联主席陈红梅说,就业家庭妇女大部分仅此一项月收入就在1000元以上,手艺熟练的可达到3000元,“仿真花成了妇女半边天的致富产业。”(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